雨后冯再来中丞招同王长文姜坤侯何涟若陈继袁诸子泛舟谒南海神祠登浴日亭望海是日晴霁诘朝复雨即事赋谢二首

千秋吏部文章在,三月中丞节钺来。 庙压平潮诸岛没,天横峰影海门开。 布衣未敢辞高宴,赤舄无嫌踏野苔。 南国禹功元不到,安流须仗济川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丞:古代官名,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巡抚。
  • 节钺:古代官员出巡时所持的符节和斧钺,象征权力。
  • 庙压平潮:形容神庙的威严,使潮水平静。
  • 海门:指海口,即海与陆地的交界处。
  • 赤舄:红色的鞋子,古代官员的服饰。
  •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绩。
  • 济川才:指能够治理水患的才能。

翻译

千年的吏部文章依旧流传,三月里中丞带着节钺来到。 神庙威严镇压着平静的潮水,岛屿隐没其中,天空横亘着山峰的影子,海口敞开。 我这布衣不敢推辞这盛大的宴会,即使穿着红鞋也不嫌踏在野苔上。 南国的禹功虽然未曾触及,但安稳的河流还需依靠治理水患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晴天,中丞招待诸子泛舟谒南海神祠并登浴日亭望海的情景。诗中,“千秋吏部文章在”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暗示了中丞的学识与地位。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神庙的威严与海口的壮阔,同时表达了对治理水患才能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美景,又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