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送王文安四首

今古无端物数催,百年何处见伊莱。 烧残经术言非验,日下江河势不回。 墨守敢云坚壁在,火攻时为阿兄来。 天涯聚散宁容易,莫忘嵩台与汉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 物数:事物的数量,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伊莱:指古代贤人伊尹和莱朱,这里泛指贤人。
  • 烧残:烧毁残余,指经书的残破。
  • 经术:指儒家经典和学问。
  • 日下:指太阳落山,比喻时光流逝不可挽回。
  • 江河:比喻历史或时代的潮流。
  • 墨守:指固执地遵守旧的规则或方法。
  • 坚壁:坚固的防御工事,比喻坚定的立场或信念。
  • 火攻:古代战争中用火攻击敌人的战术。
  • 阿兄:对兄长的称呼。
  • 聚散:指人们的相聚和分离。
  • 嵩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重要的地点或历史遗迹。
  • 汉台:地名,指汉中,古代重要的战略要地。

翻译

今古之间,时间无端地催促着事物的变迁,百年之间,我们何处能再见那些贤人。 经书已经烧毁残破,其中的智慧似乎不再应验,太阳西下,江河东流,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 我坚守着旧有的信念,虽然坚固,但火攻之时,我仍为兄长而来。 在这广阔的天涯,人们的相聚和分离是如此不易,请不要忘记我们曾共同走过的嵩台和汉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坚守信念和友情的珍视。诗中,“今古无端物数催”描绘了时间的无情,而“百年何处见伊莱”则表达了对贤人时代的怀念。后两句通过对经书残破和日下江河的比喻,抒发了对传统智慧和时代潮流的无奈。最后,诗人以坚壁自喻,表达了对信念的坚守,同时以火攻为喻,显示了对兄弟情谊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