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乾(sāng gān):桑干河,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 二月:农历二月,通常是初春时节。
- 沃野:肥沃的田野。
- 流澌(liú sī):冰块流动。
- 竹箭:比喻风力强劲。
- 貂帽:用貂皮制成的帽子,这里指戴貂帽的人。
- 杨花:柳絮。
- 马鞍:骑马时所用的鞍具。
- 旅况:旅途中的情况或感受。
- 垆头:酒店。
- 琵琶:一种弦乐器。
- 纤指:细长的手指,多指女性的手。
翻译
行走在桑干河边的道路上,十里征程中只见桑干河,二月的初春,谁会怜惜这依旧刺骨的寒意。北边肥沃的土地逐渐接近边疆,冰块随着河流向东流动,早春的气息已残。风力强劲,仿佛要穿透戴着貂帽的行人,雪花如同柳絮般飘落在马鞍上。旅途中的感受在酒店里难以消散,希望那纤细手指的女子不要弹奏琵琶,以免增添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在桑干河边旅行的情景,通过“二月谁怜尚苦寒”表达了对初春寒冷的感受,而“沃野北来边地近”则暗示了旅途的目的地接近边疆。诗中“风疑竹箭穿貂帽,雪作杨花点马鞍”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风雪中的旅途艰辛。最后两句“旅况垆头消不尽,琵琶纤指莫教弹”则抒发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希望避免更多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旅途中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