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王础尘辛未岁除八首

来复曾闻报一阳,却疑十日出扶桑。 沐猴何地非荆楚,斗虎谁人是卞庄。 迫岁星辰多薄蚀,先春云气早飞扬。 从今化国应舒暇,短晷宁为一线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来复:指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 一阳:指冬至后阳气开始复苏。
  • 十日:神话中太阳的别称,这里比喻光明或希望。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木,太阳升起的地方。
  • 沐猴:指猕猴,比喻虚有其表、无用之人。
  • 荆楚:指楚国,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 斗虎:与虎搏斗,比喻英勇斗争。
  • 卞庄:春秋时期鲁国勇士,以勇猛著称。
  • 迫岁:接近年末。
  • 星辰:星星的总称,这里指天象。
  • 薄蚀:指日月相掩映,比喻时局动荡。
  • 先春:指春天到来之前。
  • 云气:云雾之气,比喻变幻莫测的局势。
  • 飞扬:飘扬,上升。
  • 化国:指理想中的国家或社会。
  • 舒暇:安逸,闲适。
  • 短晷:短时间,这里指短暂的光阴。
  • 一线长:比喻极其微小或短暂。

翻译

自然规律周而复始,曾听说冬至后阳气开始复苏,但如今却怀疑光明是否真的会到来,就像十个太阳从扶桑树上升起一样。在何处不是虚有其表的人占据着位置,就像猕猴在荆楚之地一样;而那些与虎搏斗的勇士,又有谁能够像卞庄那样英勇?接近年末,天象多变,动荡不安;春天到来之前,云雾之气已经开始飘扬。从今以后,理想中的国家应该能够安逸闲适,短暂的光阴又岂能长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交织,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诗中“十日出扶桑”、“沐猴何地非荆楚”等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又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末句“短晷宁为一线长”则透露出诗人对短暂人生的无奈与感慨,体现了其深沉的哲理思考。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