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日忆亡儿宇瞻二首

三年眠食废,此日倍沾裳。 骨肉归黄土,音容忆异乡。 吾孙方夺抱,汝弟早中殇。 世眼惊鲛泪,诗名惜雁行。 人琴徒扰扰,仙籍竟茫茫。 何限成亏事,悲歌任老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沾裳:泪水沾湿衣裳。
  • 骨肉:指亲人,这里特指儿子。
  • 音容:声音和容貌。
  • 异乡:外地,他乡。
  • 夺抱:指孙子还小,需要抱在怀中。
  • 中殇:古代称未成年而死为“殇”,中殇指未成年而死的人。
  • 鲛泪:传说中鲛人(神话中的水生生物)的泪水,比喻珍贵的泪水。
  • 雁行:比喻兄弟,这里指儿子。
  • 人琴:指人的情感和琴声,比喻人的哀思。
  • 仙籍:指仙人的名册,比喻已故亲人的灵魂。
  • 扰扰:纷乱,不安。
  • 茫茫:模糊不清,无法捉摸。
  • 成亏:成功与失败,得失。
  • 悲歌:悲伤的歌曲。
  • 老狂:年老而狂放不羁。

翻译

三年来,我的饮食和睡眠都受到了影响,今天更是泪流满面。 我的骨肉(儿子)已经归于黄土,我在异乡回忆他的声音和容貌。 我的孙子还小,需要抱在怀中,而你的弟弟却早早地夭折了。 世人都惊讶于我如鲛人般珍贵的泪水,我的诗名却因你(儿子)而被人珍惜。 人的情感和琴声徒然纷乱,仙人的名册却模糊不清。 世间的得失之事无限,我只能任由自己老去,狂放地悲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儿子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痛。诗中,“骨肉归黄土”一句,直接描绘了儿子的离世,而“音容忆异乡”则进一步以异乡的孤寂来加深这种思念之情。诗中的“鲛泪”和“雁行”分别用以比喻作者的泪水和儿子,形象生动。结尾的“悲歌任老狂”则展现了作者在悲痛中的放纵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悲痛。

区怀瑞

明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