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丹山入都补御史

博洽家声有自来,帝廷曾叹沈郎才。 六年一令风雩地,万里重登市骏台。 鲁雉亲人朝尚集,鲍骢行步日方开。 朝端引领瞻霜简,鹢首西风好为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博洽:广博通达。
  • 家声:家族的名声。
  • 帝廷:皇帝的朝廷。
  • 沈郎:指沈丹山,古代常以姓氏加“郎”表示尊敬或亲切。
  • 风雩地:指地方官的职位,风雩是古代地方官的别称。
  • 市骏台:古代传说中的地方,比喻重要的职位或舞台。
  • 鲁雉:鲁国的雉鸟,比喻贤才。
  • 鲍骢:鲍照,南朝宋文学家,骢是他的字,这里指代沈丹山。
  • 霜简:古代御史的别称,因其职权清正严明如霜。
  • 鹢首:古代船头的一种装饰,这里指船。

翻译

你的家族名声广博通达,源自久远,皇帝的朝廷也曾赞叹沈郎的才华。 在地方官的职位上辛勤工作了六年,如今将远赴万里,重新登上重要的职位舞台。 像鲁国的雉鸟一样亲近人民,朝中贤才仍聚集一堂;如鲍照般行走自如,日程刚刚展开。 朝廷之上,人们翘首期盼,希望看到你手持霜简的清正形象,船头装饰的鹢首在西风中,预示着你的旅程将顺利加速。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为送别沈丹山入京补御史而作,表达了对沈丹山才华和家族名声的赞美,以及对他未来仕途的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鲁雉”、“鲍骢”等,既显示了沈丹山的才德,也寓意其将如雉鸟般亲近百姓,如鲍照般行走自如。末句“朝端引领瞻霜简,鹢首西风好为催”则寄寓了对沈丹山在朝廷中清正严明、仕途顺利的美好期望。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