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进士宰零陵

潇湘新试令,家在潇湘南。 雁去犹逾岭,凫来不假骖。 琴声二水月,厅事九疑岚。 莫以零陵草,还轻玳瑁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潇湘:指湖南省的湘江流域,尤其是湘江中游的地区。
  • 逾岭:越过山岭。
  • (fú):野鸭。
  • :借用。
  • (cān):古代指驾在车两旁的马。
  • 厅事:官署中的办公场所。
  • 九疑:山名,位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传说中舜帝葬于此。
  • (lán):山中的雾气。
  • 零陵草:指零陵地区特有的植物,这里可能指一种珍贵的草药。
  • 玳瑁簪(dài mào zān):用玳瑁(一种海龟)的甲壳制成的发簪,古代视为贵重饰品。

翻译

梁进士刚刚被任命为零陵的县令,他的家乡就在湘江的南岸。大雁南飞,已经越过了岭南,野鸭飞来,却不需要借助马车。在湘江的二水和明月的映照下,他弹奏着琴声;在九疑山的雾气中,他的办公室显得格外幽静。不要因为零陵的草木而轻视了玳瑁制成的发簪,暗示零陵虽偏远,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珍贵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送别梁进士赴任零陵县令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潇湘的自然景色和梁进士的官职生活,表达了对梁进士的祝福和对零陵地区的赞美。诗中“潇湘新试令,家在潇湘南”直接点明了梁进士的家乡和新的职务,而“雁去犹逾岭,凫来不假骖”则通过对比大雁和野鸭的迁徙,形象地描绘了零陵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后两句“琴声二水月,厅事九疑岚”则通过琴声、水月、山岚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零陵虽偏远却有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最后两句“莫以零陵草,还轻玳瑁簪”则是对梁进士的劝勉,不要因为零陵的偏远而轻视它,零陵也有着珍贵的资源和价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梁进士的深厚情谊和对零陵地区的深刻认识。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