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七夕

倦客当檐步列星,银河天半落飘萍。 安贫恰与秋皆素,怨别那能岁久青。 城树暝烟笼喜鹊,水轩新月荡飞萤。 谁堪故里成羁旅,欹枕残更酒乍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倦客:疲惫的旅人。
  • 檐步:在屋檐下走动。
  • 列星:排列的星星。
  • 银河:天河,夜空中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带状星群。
  • 飘萍:漂浮的萍草,比喻漂泊无定。
  • 安贫:安于贫穷。
  • 怨别:因离别而产生的怨恨。
  • 暝烟:傍晚的烟雾。
  • 喜鹊:一种鸟,常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 水轩:靠近水边的亭台楼阁。
  • 新月:月初的月亮,形状如弯钩。
  • 飞萤:飞舞的萤火虫。
  • 羁旅:长期寄居他乡。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 残更:夜将尽时的更声。
  • 乍醒:刚刚醒来。

翻译

疲惫的旅人在屋檐下走动,仰望天空中排列的星星,银河如同半空中漂浮的萍草。 安于贫穷,恰如这秋天一样素净,因离别而生的怨恨,怎能随着岁月长久保持青翠。 城边的树木在傍晚的烟雾中隐约可见喜鹊,水边的亭台楼阁上,新月下飞舞着萤火虫。 谁能够忍受故乡变成遥远的旅途,斜靠在枕头上,夜将尽时,酒意刚刚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疲惫旅人在七夕之夜的思乡之情。诗中,“银河天半落飘萍”形象地描绘了银河的壮丽与旅人的漂泊无依。通过对秋天、喜鹊、新月和飞萤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最后两句“谁堪故里成羁旅,欹枕残更酒乍醒”更是深刻地抒发了旅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无法回归的痛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