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府题作唐体五首昔昔盐

将军不事渔阳掺,伐鼓扬歌朱鹭飞。 白马涛边光景发,朱鸢城下捷书归。 天声并作苍山响,日色中悬赤羽辉。 燕颔何辞驱雁塞,玉颜春思在金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乐府: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体裁,起源于汉代,多用于民间歌谣和宫廷音乐。
  • 唐体:指唐代诗歌的风格和形式。
  • 昔昔盐:古乐府题名,意为“昔日的盐”,可能指古代的一种歌谣或乐曲。
  • 渔阳掺:古地名,今河北省境内,这里指代边疆。
  • 伐鼓:敲鼓,古代用于军事或庆典。
  • 朱鹭:一种鸟,这里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或图腾。
  • 白马涛:指波涛汹涌的河流,可能象征着战争的激烈。
  • 朱鸢城: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边疆的某个城市。
  • 天声:指天上的声音,这里比喻战争的声响。
  • 苍山:青色的山,常用来象征边疆或远方。
  • 赤羽:红色的羽毛,古代常用来装饰军旗或士兵的服饰。
  • 燕颔:指下巴,这里比喻英勇的将领。
  • 雁塞:指边塞,比喻边疆的防线。
  • 玉颜:美丽的容颜,这里指思念中的女子。
  • 金微:古代地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这里可能指远方或边疆。

翻译

将军不从事于边疆的征战,而是敲鼓扬歌,朱鹭飞翔。 在白马涛边,光景焕发,朱鸢城下,捷报频传。 天上的声音与苍山的回响交织,日光中的赤羽旗帜熠熠生辉。 英勇的将领驱驰于雁塞之间,美丽的女子在金微之地怀揣春思。

赏析

这首作品以乐府的形式,融合了唐体的风格,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疆的壮丽景象。诗中通过“伐鼓扬歌”、“白马涛边”、“朱鸢城下”等意象,展现了将军的英勇与边疆的壮阔。同时,通过“天声并作苍山响”和“日色中悬赤羽辉”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视觉冲击力。最后两句通过对“燕颔”和“玉颜”的对比,表达了将军的英勇与对远方女子的思念,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