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风歌:乐府杂曲歌辞名。这里指哀怨的歌曲。
- 夏服: 夏日之服,也作“夏箙(fú)”,指盛箭的器具,文中“夏服”代指从军装备。夏服左弯可理解为身着戎装挽弓。
- 铙(náo)歌:军中乐歌。
- 乌弹:未确切考证,可能与某种弹曲有关,这里形容铙歌比乌弹还要清澈。
- 千金元节:可能指贵重的物品或重要的时机、人物等,具体所指难确切说清,当是极为重要且珍视之物。
- 参军:这里可能借指书信、消息来往,“一纸参军”当是通过书信交流。
- 荣阳:即荥阳,地理地名,今属河南。传说龙蛰伏于此,这里代指隐藏力量之地。
- 龙蛰(zhé):龙蛰伏不出。比喻才能未被发挥。
- 阑珊:这里指意兴衰减、消沉 。
翻译
哀怨的歌声响起,令人顿感阵阵寒意,四月里,汹涌的波涛扑面而来。身着从军装备、挽着弓,跨骑着白马。军中的乐歌清脆响亮,比那乌弹之曲更为清澈。那些无比珍贵重要的东西,想要好好珍藏是多么不容易啊,而收到一纸书信想要好好回复也觉得困难重重。我渴望前往荥阳那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探寻那些潜藏的力量,可心中虽有雄心壮志,但此时却难免有几分意兴阑珊。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复杂交织的情感。开篇以《扶风歌》营造出寒冷哀怨的氛围,又以四月洪涛冲击视觉,展现出环境的壮阔与不安,奠定了全诗起伏不定的心绪基调。“夏服左弯从白马,铙歌清彻比乌弹”,塑造出飒爽的形象与豪迈的军乐之景,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昂扬一面,有对军旅豪情的向往。但随后“千金元节藏何易,一纸参军答亦难”,又笔锋一转,写出珍视之物难以守护,情感交流的纠结与困难,揭示了内心深处现实中的无奈与挣扎。诗尾“我欲荣阳探龙蛰,心雄翻足有阑珊”,既表达出对寻得潜龙之才、成就一番事业的渴望,可“心雄翻足有阑珊”又道出在现实面前,壮志被消磨后的意兴阑珊,矛盾复杂情感尽显,充分地反映了柳如是在那个时代下内心的波澜与生活中的困境。

柳如是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 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