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隐逸诗 其二 其二 徐孺子

刑人弄神器,汉道日将覆。 群贤抗大义,机露身先戮。 矫矫南州士,云卧匡山曲。 高鸿眷青冥,潜虬媚幽独。 朅来世可遗,力耕食自足。 四海吊黄公,千里刍一束。 下榻走陈侯,身尊道不辱。 缅邈有斯人,千古仰高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刑人:指宦官。(“刑”读音:xíng)
  • 神器:象征国家权力的宝物,这里指政权。
  • 汉道:汉朝的道德、政治。
  • 将覆:将要覆灭。
  • 群贤:众多的贤士。
  • 抗大义:坚守正义。
  • 机露:计谋泄露。
  • 矫矫:形容人出众、卓异。
  • 南州士:指南昌的徐孺子,因南昌属古时南州之地。
  • 云卧:指高卧于云雾缭绕的山中,意为隐居。
  • 匡山:即庐山。
  • :曲折之处,此处指山中幽深的地方。
  • 高鸿:高飞的鸿雁。
  • :眷恋。
  • 青冥:青天,天空。
  • 潜虬:潜伏的虬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
  • :喜爱。
  • 幽独:幽静孤独。
  • 朅来(“朅”读音:qiè):去来,离去和归来。
  • 世可遗:可以遗弃世事。
  • 力耕:努力耕作。
  • 食自足:粮食自然充足。
  • 四海:天下。
  • :悼念。
  • 黄公:可能指黄石公,传为秦末汉初的隐士。此句意为像黄公一样的隐士为天下人所敬仰。
  • 千里刍一束:表示礼虽薄而情意重。
  • 下榻:指礼遇宾客。
  • 陈侯:指陈蕃,曾为徐孺子特设一榻,待徐孺子离去则将榻悬挂起来。后用“下榻”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 身尊道不辱:自身尊贵,道义不受侮辱。
  • 缅邈:遥远的样子。
  • 高躅(“躅”读音:zhú):指前人的足迹,引申为高尚的行为或品行。

翻译

宦官玩弄政权,汉朝的道德政治日益衰败,即将覆灭。众多贤士坚守大义,然而计谋泄露,自身先遭杀戮。出众的南昌之士,高卧在庐山的曲折幽深之处。高飞的鸿雁眷恋着青天,潜伏的虬龙喜爱幽静孤独。离去归来都可以遗弃世事,努力耕作粮食自然充足。天下人都悼念像黄公那样的隐士,礼虽薄但情意重。陈侯对贤士以礼相待,徐孺子前往拜访,自身尊贵且道义不受侮辱。遥远的过去有这样的人,千百年后人们仍敬仰他高尚的品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末年的政治乱象,以及徐孺子等隐士的高尚品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先写了宦官专权,导致汉朝政治衰败,贤士们因坚守大义而遭迫害,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然后,诗人将笔锋转向徐孺子,描绘他在庐山隐居的情景,表现出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幽静孤独的喜爱。诗中“高鸿眷青冥,潜虬媚幽独”两句,以鸿雁和虬龙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徐孺子的高远志向和独立精神。最后,诗人提到天下人对隐士的敬仰,以及陈蕃对徐孺子的礼遇,进一步强调了徐孺子的高尚品德和人们对他的尊重。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徐孺子等隐士的赞美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