㶟阳张节妇瓶中杏枝著花因赋

· 袁桷
陶人妙合阴阳机,冻壶顷刻回芳菲。 盈盈绿房缀冰蕊,玉蝶婀娜穿帷飞。 佳人蓬鬓不下堂,手绣孤凤横匡床。 宝刀剪缯试春色,翠袖惨澹颜无光。 乌头可白珠九曲,造物深知怜不足。 故应试此一枝春,点缀扶疏惊众目。 君不闻天上瓢,髯龙平陆成波涛。 又不闻壁间壶,两曜瞬息如跳珠。 《齐谐》茫昧不可诘,炯目看朱动成碧。 张氏之壶如截肪,真火鍊质千年刚。 枯根借润表贞志,慎勿语怪,归荒唐。
拼音

所属合集

#杏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㶟(ruò)阳:地名。
  • 陶人:制作陶器的人。
  • 阴阳机:指自然变化的奥秘。
  • 绿房:指花苞。
  • 冰蕊:洁白的花蕊。
  • 玉蝶:喻雪花。
  • 蓬鬓:蓬乱的鬓发 ,形容妇女头发的美丽而蓬松。
  • 匡床:方正而安适的床。
  • 剪缯(zēng):裁剪丝绸。
  • 惨澹:同“惨淡”,形容人的面色不好 。
  • 乌头可白珠九曲:意思是事情很难实现。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之事;珠九曲指珍珠有很多弯曲,难得圆满,也隐喻艰难。
  • 造物:指上天。
  • 扶疏:形容枝叶繁茂。
  • 髯龙:指松。这里应是神话传说相关意象。
  • 两曜(yào):指日、月。
  • 《齐谐》:古书名,记载怪异之事。
  • 诘(jié):追问,追究。
  • 炯目:明亮的眼睛。
  • 看朱成碧:把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 截肪(fáng):切开的脂肪,形容色泽莹白。
  • 真火:道家炼丹所用之火。此句中借指贞烈真挚之情如同真火淬炼。

翻译

制作陶器的人巧妙地融合自然变化的奥秘,冰冷的花瓶在顷刻之间就焕发出了芳菲的气息。鲜嫩的花苞点缀着洁白的花蕊,雪花如婀娜的玉蝶穿过帷幕飞舞。美丽的佳人蓬乱着鬓发不愿走出厅堂,亲手绣着孤独的凤凰放置在方正的床上。用锋利的剪刀裁剪丝绸来试探春天的色彩,翠绿的衣袖旁,佳人面容惨淡毫无光泽。乌头变白、珍珠圆满那般艰难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上天深知世间很多情感难以圆满。所以特意让这花瓶中出现一枝春色,那繁茂的样子足以让众人惊诧不已。你可曾听说过天上的神奇瓢,让平坦陆地涌起波涛;又可曾听说过壁间的神奇壶,日月在其中如同跳动的珠子般运行。《齐谐》中那些荒诞模糊的事情难以追究,明亮的眼睛看东西有时候也会模糊错乱。张氏的花瓶色泽莹白如切开的脂肪,其中坚韧意志如同经过千年真火淬炼。干枯的树枝借水的滋润彰显贞烈的志向,还是不要谈论怪异之事,避免陷入荒诞无据的说法。

赏析

这首诗围绕㶟阳张节妇瓶中杏枝开花这一奇异现象展开描绘。开篇先是夸赞陶人制作花瓶好似洞悉自然机密,能催发其中花草焕发生机。通过描写花瓶中花朵姿态,以及佳人对着花枝的情景,展现佳人孤独寂寞且贞烈的心境。诗中用“乌头可白珠九曲”等句体现世事艰难,而这花瓶中出现的花枝成为生活奇妙的点缀,令人惊叹。接着插入“天上瓢”“壁间壶”等怪异的传说故事,使诗歌神秘氛围更加浓厚。最后表示不要执着于怪异传说,着重突出节妇如同经过真火淬炼般的坚贞品质以及借杏枝呈现的贞烈情意。整首诗将现实、传说与赞美人的贞志相结合,意象奇特,情境交融,独特地展现出对张节妇的赞美之情与奇特现象的思考 。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