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雨斋为胡拱衡赋

西山澹幽姿,脩眉亘天宇。 飞来石上云,散作松间雨。 前声犹淅沥,后势稍轩舞。 风惊八月涛,地裂万雷鼓。 斯须籁画息,惨淡形可睹。 谁谓工之良,自觉心也苦。 于焉名斋居,允矣好奇古。 愿效谪仙吟,因之梦天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脩眉(xiū méi):长长的眉毛。这里用来形容西山如同修长的眉毛。
  • 亘(gèn):贯穿,横亘。
  • 淅沥:形容轻微的风雨声。
  • 轩舞:高昂飞舞。
  • 斯须:一会儿。
  • 籁(lài):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这里指松间雨声。
  • 允矣:确实是。
  • 谪仙:指李白,贺知章曾称李白为“谪仙人”。

翻译

西山呈现出淡雅而幽静的姿态,如那修长的眉毛横亘在天际。山顶石头上飘来的云朵,飘散开来化作了松林中的细雨。刚开始的雨声还淅淅沥沥,随后雨势变大,雨点仿佛高昂飞舞。风声中仿佛传来八月澎湃的江涛声,大地好像裂开,响起如万雷齐鸣的鼓响。刚刚这风雨声才停歇,雨过之后景象惨淡还能看得清楚。谁说造物者技艺非凡,想来它构思也是十分辛苦。就在此地命名了这松雨斋,确实是钟情于奇景又怀恋古时。我愿效仿李白那样吟诗,借这情景去梦中游历天姥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松雨斋周围独特的自然景致。开篇以西山如眉般的幽姿入笔,为全诗营造出悠远、静谧的氛围 。随后写石上云化作松间雨,将云与雨、松巧妙联系,画面感十足。对雨声的描写尤为精彩,“前声犹淅沥,后势稍轩舞”精准地捕捉到雨势变化,“风惊八月涛,地裂万雷鼓”更是用夸张的手法,将雨势的磅礴浩大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斯须籁画息,惨淡形可睹”描绘出雨歇之后的景象,雨过的惨淡与先前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诗的后半部分,由写景转入抒情,讲述因喜爱这样的景色而起的感悟,表达了对松雨斋主人钟情奇景、热爱古雅的赞赏,最后诗人愿效谪仙,以梦幻之想作结,更增添了全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一种空灵、清幽且富有深远意境的诗歌风格。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