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夏律:夏季的节气。
- 灰:古代用火候计时,夏至后取日影之长置于盆中,每日减少一寸,称为“灰”。
- 秋箭:指秋天的日影,古人以日影移动的快慢表示季节更迭。
- 晷:古代用来测量日影长短的仪器,也代指时间。
- 峨嵋岫:四川峨眉山,此处泛指高山。
- 洞庭波:湖南洞庭湖的水波。
- 灞涘:指长安城附近的灞河岸边,是秋季菊花盛开的地方。
- 运流:时光流逝。
- 可叹:令人感叹。
- 含毫:手持笔,指写作或作画。
- 微理:细微的道理,此处可能指人生哲理。
翻译
去年夏天的节气已过,今日的日影又向秋季转换。 高山的峰峦开始显现,洞庭湖的波浪也开始翻滚。 桂花在幽深的岩石上绽放洁白,而京城附近的菊花则黄得如在河畔盛开。 面对时光的流转,不禁让人感叹,提笔写下这些细微的人生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世民所作,描绘了从夏末到初秋的自然景象,寓言于景,寄情于物。首句以季节更替为引子,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推移。"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诗人通过描绘峨眉山和洞庭湖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意浓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最后两句,"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借时光流逝感慨人生的无常,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体现了李世民作为帝王的胸怀和智慧。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