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医士乐孟杰
越人有至鉴,明德以为基。
视疾洞表里,谈笑驱三尸。
神圣不自居,托以饮上池。
今人重势利,昼夜营已私。
心志先蛊惑,仁术讵能推。
明哲有深诫,弗治为中医。
乐也孝廉士,天锡仁寿资。
蚤岁失所怙,长怀罔极悲。
力学岐黄术,百岁奉慈闱。
朱颜映华发,和气春熙熙。
因推老老意,遂及亲与知。
东邻抱膏肓,西里困疮痍。
刀圭一入口,沈痼忽若遗。
乐也无德色,贤声日四驰。
越人久羽化,绪言百世师。
今古不二致,乐也其勉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鉴:最高明的见解或判断。
- 明德:美德,高尚的品德。
- 洞表里:洞察内外,指能透彻了解病情。
- 三尸:道教中指人体内的三种害虫,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能引人生病,影响修炼。
- 上池:指天上的水,比喻医术高明如神。
- 讵:岂,怎么。
- 蚤岁:早年。
- 怙:依靠。
- 罔极悲:无尽的悲伤。
- 岐黄术:指中医学,岐伯和黄帝被认为是中医的创始人。
- 慈闱:指母亲的居室,也代指母亲。
- 熙熙:和乐的样子。
- 老老:尊敬老人。
- 膏肓:指病入膏肓,难以治愈的病。
- 疮痍:创伤,比喻疾病或灾难后的景象。
- 刀圭:古代量取药物的工具,这里指药物。
- 沈痼:久治不愈的病。
- 德色:因有德而显得光彩。
- 羽化:道教中指成仙,这里指去世。
- 绪言:遗留下来的言论。
翻译
越地有位医术高明的人,以高尚的品德为基础。他能洞察病情的内外,谈笑间就能驱除体内的三尸。他并不自夸医术高超,而是托词说这是饮用了天上的水。现在的人看重权势和利益,日夜经营自己的私利。心志首先被迷惑,怎么能推广仁术呢?明智的人有深刻的告诫,认为不轻易治疗才是中医的精髓。乐孟杰是一位孝顺廉洁的人,上天赐予他仁寿的资质。早年失去依靠,长久地怀有无尽的悲伤。他努力学习中医,一生侍奉母亲。他的面容红润,头发花白,和气如春。因此他推广尊敬老人的意愿,也帮助亲人和朋友。东邻有病入膏肓的人,西里有受困于创伤的人。药物一入口,久治不愈的病就像遗忘了。乐孟杰并不因有德而显得光彩,他的贤名四方传播。越地的医术高明者已经去世,他留下的言论百世为师。古今的道理是一致的,乐孟杰要继续努力。
赏析
这首作品赞扬了医士乐孟杰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医术。诗中通过对比古今人们对医术和品德的不同态度,强调了乐孟杰的医术不仅高明,更注重医德和孝道。他的医术能洞察病情,驱除病魔,但他并不自夸,而是谦逊地归功于天意。乐孟杰不仅医术高超,更是一位孝顺廉洁的人,他的行为体现了尊敬老人和帮助他人的美德。诗的最后,作者鼓励乐孟杰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这种高尚的医德和医术。

丁鹤年
鹤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为巨商,以其赀归元世祖,世为显官。父职马禄丁,官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鹤年年十八,值兵乱,仓卒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时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转徙逃匿,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居僧舍,卖药以自给。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瘗废宅中。道既通,鹤年还武昌,痛哭行求,梦其母以告,踪迹得之。齧血沁骨,棺敛以葬。晚年屏绝酒肉,庐父墓以终其身,明永乐间卒。乌斯道为作《丁孝子传》,戴叔能作《高士传》,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诗谓「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近体」。澹居老人题《海巢集》亦云:「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鹤年家世仕元,诸兄之登进士第者三人,遭时兵乱,不忘故国。尝有句云:「行踪不逐枭东徙,心事惟随雁北飞。」亦可悲也。录其诗为元季诸人后劲,而两兄之作附焉。
► 3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