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即事二首

·
【其一】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其二】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冬季开始。
  • 细雨:指小而密的雨。
  • 生寒:使人感到寒冷。
  • 未有霜:还没有下霜。
  • 庭前:院子里。
  • 木叶:树叶,这里指秋叶。
  • 半青黄:颜色介于青色和黄色之间,形容叶子由绿转黄。
  • 小春:农历十一月,此时天气逐渐转暖,但还不是春天。
  • 无多日:时间不长。
  • 梅花一绽:梅花开始开放,梅花是冬季的象征。
  • 奇峰浩荡:形容山势壮丽,云雾缭绕。
  • 散茶烟:指烹茶时的水汽弥漫。
  • 霏微:形容雨或雾气很轻。
  • 湿座毡:湿润了座垫,暗示天气潮湿。
  • 寒信:寒冷的信息,即寒意的到来。
  • 老夫:诗人自指。
  • 布褐:粗布衣服,这里指简朴的衣物。
  • 未装棉:还没有穿上棉衣,表示天气尚不算太冷。

翻译

其一 轻柔的小雨带来初冬的寒意,还未见霜降,庭院里的树叶半青半黄。这小春季节即将过去,不知在哪处角落,梅花悄然绽放,飘来缕缕清香。

其二 壮丽的山峰在袅袅茶烟中若隐若现,细雨轻轻洒落,打湿了我的坐垫。谁能料到今年的寒意来得如此之早?我这个老者还穿着粗布衣裳,尚未添置棉衣。

赏析

这两首诗描绘了立冬时节的景象,仇远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细雨、木叶、梅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初冬时节的清新与萧瑟。第一首通过“未有霜”和“木叶半青黄”,写出天气的凉意,而“梅花一绽香”则预示着冬日的生机。第二首则借“奇峰浩荡”和“小雨霏微”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早寒的惊讶和自身朴素生活的描述。整首诗既写景又寓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仇远

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馀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宋末即以诗名与当时文学家白珽并称于两浙,人称“仇白”。他好交友,与赵孟頫、戴表元、方凤、黄洪、方回、吾丘衍、鲜于枢、张雨、张翥、莫维贤等文人墨客均有来往,互相赠答。仇远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如《采薇吟》、《和范爱竹》、《题赵松雪迷禽竹石图》、《挽陆右丞秀夫》、《怀古)、《凤凰山故宫》、《朝天门城角》等。仇远在南宋已有诗名,而词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 仇远著有《金渊集》六卷,皆官溧阳时所作,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另有《兴观集》、《山村遗集》,是清项梦昶所编,残缺不全。据诗人方回在仇远四十一岁时说:“予友武林仇仁近,早工为诗,晚乃渐以不求工,有稿二千篇有余。”看来仇远作品至今散失甚多。词集《无弦琴谱》,多是写景咏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笔记小说,文字简洁,其中有些故事,笔调流畅,趣味横生。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对仇远的书法也有专门的论述。说仇远的楷书学欧阳询,行、草也善。传世的作品有《七言诗卷》。 ► 7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