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拼音

所属合集

#川

译文

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释

斜川: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 澄和:清朗和暖。 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邻曲:邻居。 长流:长长的流水。 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鲂(fáng):鱼名。 和:和风。 南阜:南山,指庐山。 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独秀中皋(gāo):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乡里:指籍贯。 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 倏(shū):忽然,极快。 行:即将,将要。 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 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 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气和:天气和暖。 天惟澄:天空清朗。 班坐:依次列坐。 依:依傍,顺着。 远流:长长的流水。 弱湍:舒缓的水流。 驰:快速游动。 文鲂:有花纹的妨鱼。 闲谷:空谷。 矫:高飞。 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迥(jiǒng)泽:广阔的湖水。迥,远。 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 缅然:沉思的样子。 睇(dì):流盼。 曾丘:即曾城。 微:无;不如。 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 秀:秀丽。 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 匹俦:匹敌,同类。 壶:指酒壶。 接:接待。 引满:斟酒满杯。 更:更替,轮番。 献酬:互相劝酒。 从今去:从今以后。 不(fǒu):同“否”。 中觞(shāng):饮酒至半。 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 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极:指尽情。

此诗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此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

赏析

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开岁:一年开始,这里指新年。
  • 倏(shū):忽然,疾速。
  • 班坐:依次而坐。
  • 湍(tuān):急流。
  • 矫:高举。
  • 迥(jiǒng)泽:广阔的湖泽。
  • 缅然:沉思的样子。
  • 曾丘:即曾城山,在庐山北。
  • 匹俦(chóu):匹敌,比得上。

翻译

一年刚过五天,我的人生呀将走向尽头。想到这些不禁心中触动,趁着良辰来此游览。气候温和天空特别澄澈,依次而坐靠近远处的溪流。微弱的急流像纺出的花纹,宁静的山谷里有鸣叫的海鸥飞翔。广阔的湖泽让人放眼远望,沉思地凝视着曾城山。虽然它没有高大山峰的秀丽,环顾四周却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提着酒壶迎接宾客朋友,斟满酒杯相互劝酒。不知道从今以后,还会不会再这样?酒至半酣尽情抒发高远的情怀,忘掉那千百年的忧愁。暂且尽情享受今天的快乐,不追求明日会怎样。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于新年之际出游斜川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澄澈的天空、流动的溪流、飞翔的海鸥、广阔的湖泽等,营造出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感慨人生短暂,同时尽情享受与朋友相聚游乐的时光,忘却忧愁。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及时行乐的态度,体现了他悠然自在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自然,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