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

· 袁朗
二华连陌塞,九陇统金方。 奥区称富贵,重险擅雄强。 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 神皋多瑞迹,列代有兴王。 我后膺灵命,爰求宅兹土。 宸居法太微,建国资天府。 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 醒醉各相扶,讴歌从圣主。 南登少陵岸,还望帝城中。 帝城何郁郁,佳气乃葱葱。 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 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 万国朝前殿,群公议宣室。 鸣佩含早风,华蝉曜朝日。 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 端拱肃岩廊,思贤听琴瑟。 逶迤万雉列,隐轸千闾布。 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 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 日落长楸间,含情两相顾。 是月冬之季,阴寒昼不开。 惊风四面集,飞雪千里回。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 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华:指华山和华阴,两者相邻。
  • 陌塞:指边塞的广阔地带。
  • 九陇:指九条山脉,象征着边疆的险要。
  • 金方:指西方,古代以五行配方位,西方属金。
  • 奥区:指深远的地区。
  • 宸居:指帝王的居所。
  • 法太微:模仿天上的太微垣,指帝王的宫殿布局。
  • 玄风:指深奥的教化。
  • 叶黎庶:指教化普及到百姓。
  • 区宇:指天下。
  • 讴歌:歌唱赞颂。
  • 少陵:地名,在长安附近。
  • 郁郁:形容繁盛。
  • 佳气:吉祥的气象。
  • 金凤:指宫殿上的装饰。
  • 璇题:指华丽的匾额。
  • 兰宫:指华美的宫殿。
  • 复道:指宫中的回廊。
  • 交衢:指交叉的大道。
  • 鸣佩:指官员佩戴的玉佩发出的声音。
  • 华蝉:指华丽的冠饰。
  • 柏梁:指柏梁台,古代宴会的地方。
  • 端拱:指正襟危坐。
  • 岩廊:指高大的宫殿。
  • 逶迤:形容连绵不断。
  • 万雉:指万丈高的城墙。
  • 隐轸:指密集。
  • 千闾:指千家万户。
  • 飞甍:指高耸的屋檐。
  • 曲台:指曲折的楼台。
  • 上路:指高大的道路。
  • 长楸:指高大的楸树。
  • 狐白:指狐皮大衣,象征富贵。
  • 牛衣:指贫贱之人的衣物。
  • 韩长孺:人名,指韩安国,曾被贬后又被重用。

翻译

华山和华阴连绵不断,九条山脉统御着西方的边疆。这深远的地区富饶而险要,雄强地掌控着重要的战略位置。龙在灞水上飞翔,凤凰聚集在岐山的南面。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吉祥的痕迹,历代都有兴起的君王。我受到天命的召唤,寻求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家园。帝王的居所模仿天上的太微垣,建立国家依赖于天赐的资源。深奥的教化普及到百姓,德泽滋润着整个天下。醉醒之间人们相互扶持,歌唱赞颂着圣明的君主。向南登上少陵的岸边,回望帝都的中心。帝都多么繁华,吉祥的气象葱葱郁郁。金凤装饰的华丽观景台,华丽的匾额敞开在兰宫之前。宫中的回廊东西相连,交叉的大道南北贯通。万国使节朝见在前殿,群公在宣室商议。官员的玉佩在早风中发出声响,华丽的冠饰在朝日下闪耀。柏梁台的宴会刚刚结束,千钟的欢乐还未完毕。正襟危坐在高大的宫殿中,思慕贤才,聆听琴瑟之音。连绵不断的万丈城墙排列,密集的千家万户分布。高耸的屋檐夹着御沟,曲折的楼台临着高大的道路。处处响起歌钟的声音,喧闹的车马穿梭。日落时分在长楸树间,含情脉脉地相互对望。这个冬天的季节,阴寒使得白天不开朗。四面八方吹来的惊风,千里之外回旋的飞雪。狐皮大衣登上廊庙,牛衣出自草莱。谁知道韩长孺,不再重燃希望之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代京城的繁华景象和帝王的威严,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象征着国家的吉祥和繁荣,“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则描绘了宫殿的华丽和庄严。诗的结尾部分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写,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记录,也是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注释

  • 洗掾:官职名,负责清洗宫殿的官员。
  • 城南坂:城墙南边的山坡。
  • 和洗掾:与洗掾一同。
  • 二华:指华山。
  • 连陌塞:山脉连绵,阻隔交通。
  • 九陇:泛指陇右地区,古代行政区划。
  • 统金方:统治金色之地,象征财富和权力。
  • 奥区:富饶的地区。
  • 富贵:形容京城的繁华和权贵。
  • 重险:险峻的地理位置。
  • 龙飞:帝王兴起的象征,此处指长安。
  • 灞水:河流名,流经长安附近。
  • 凤集岐山:凤凰聚集在岐山,比喻吉祥。
  • 神皋:神圣的沼泽地,象征吉祥。
  • 瑞迹:吉祥的征兆。
  • 列代:历代王朝。
  • 膺:承受。
  • 灵命:天命,神圣的使命。
  • 爰:于是。
  • 宅兹土:选择此地作为都城。
  • 宸居:皇帝的住所。
  • 太微:星宿名,象征皇宫。
  • 建国:建立国家。
  • 国天府:国家的中心和财富之源。
  • 玄风:深远的风尚,指仁政。
  • 黎庶:百姓。
  • 泽:恩惠。
  • 浸区宇:遍及四方。
  • 醒醉:无论清醒还是醉酒的人。
  • 圣主:贤明的君主。
  • 少陵岸:指长安附近的少陵原。
  • 帝城:京都,此处指长安。
  • 郁郁:繁盛的样子。
  • 佳气:吉祥之气。
  • 金凤:华丽的建筑。
  • 璇题:装饰精美的屋檐。
  • 兰宫:宫殿,以兰花装饰。
  • 复道:双层通道。
  • 交衢:纵横交错的大街。
  • 万国:各国使节。
  • 前殿:皇宫的主要殿堂。
  • 宣室:议事的地方,如未央宫的宣室。
  • 鸣佩:佩戴的玉佩发出声音。
  • 华蝉:华丽的蝉,象征美好。
  • 柏梁宴:宫廷宴会。
  • 千钟:海量的酒。
  • 端拱:恭敬的样子。
  • 肃岩廊:严肃的朝廷氛围。
  • 思贤:怀念贤能之人。
  • 万雉:城墙,雉为古代长度单位。
  • 隐轸:密集的房屋。
  • 飞甍:高耸的屋脊。
  • 御沟:皇帝出行时所经的水道。
  • 曲台:曲折的平台或楼阁。
  • 上路:主要道路。
  • 歌钟:音乐和钟声。
  • 喧阗:热闹非凡。
  • 日落长楸:夕阳照在长长的柳树上。
  • 含情:带有深情。
  • 冬之季:冬季的末期。
  • 阴寒:寒冷的天气。
  • 四面集:四面八方聚集。
  • 飞雪千里:大范围的降雪。
  • 狐白:狐狸皮色,这里可能指官服。
  • 牛衣:破旧的粗麻布,穷人所穿。
  • 韩长孺:汉代官员,此处借指贤臣。
  • 然灰:燃烧过的灰烬,比喻过去的功绩。

翻译

与洗殿官员一起登上城南坡,遥望京城的壮丽景象。华山山脉相连,像一道天然的屏障,而陇右地区则汇聚着丰富的财富。京城被誉为富贵之地,险峻的地形更显其雄伟强大。龙腾于灞水之上,凤凰栖息在岐山之阳,这都是吉祥的象征。神圣的沼泽地带充满了吉祥的迹象,历代都有英明的君主在此兴起。我们的先王接受了天命,决定在这里建立都城。皇家居处遵循着太微星宿的法则,国家的根基就在这里,仁政如同春风滋润着百姓。无论是清醒还是沉醉,人们都在歌颂圣主的统治。我们南行至少陵岸边,回望那座繁华的帝都。帝都显得如此繁荣,吉祥的气息弥漫其中。金凤装饰的华丽宫殿,璇玑般的屋檐敞亮,双层通道连接东西,大道南北通达。各国使节朝拜前殿,群臣在宣室商议国事。清晨的微风中,佩饰叮当作响,华美的蝉鸣映衬着朝阳。柏梁宴刚刚结束,满堂欢庆尚未散去。皇帝端坐在殿堂,聆听贤者的琴瑟之音。城墙绵延万丈,房屋密集如林,飞檐下的屋脊夹着御沟,曲折的台阁俯瞰着主要道路。四处歌声悠扬,车马喧嚣。夕阳洒在长长的柳树间,人们含情脉脉。这是冬季的尾声,白天依然寒冷。狂风四起,飞雪漫天,权贵们穿着狐白官服,贫者只能穿着破烂。谁能想到,就像韩长孺那样忠诚的贤臣,他们的功绩不再被人重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以及对皇帝和群臣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唐朝都城的繁荣与辉煌。诗人袁朗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龙凤、瑞迹、万雉、曲台等,构建了一幅宏伟的京城图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和对贤臣的怀念。诗中既有对皇家生活的尊崇,也体现了对百姓福祉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

袁朗

隋唐时雍州长安人。袁枢子。仕南朝陈为秘书郎,为江总所重。尝制千字诗,当时以为盛作。累迁德教殿学士。入隋历尚书仪曹郎。唐高祖武德初为齐王府文学。太宗朝累封汝南县男,再转给事中,贞观初卒。有集。 ► 4篇诗文

袁朗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