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
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
高岸沈碑影,曲溆丽珠光。
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
临溪犹驻马,望岘欲沾裳。
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
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导漾疏源远:引导汉水源头,水流深远。
- 归海会流长:汇入大海,江流漫长。
- 荆梦:荆州之地,泛指古代楚地。
- 沮漳:古代河流名,沮水和漳水。
- 沈碑影:沉没的碑文倒影。
- 曲溆:弯曲的溪流。
- 丽珠光:形容水光如珠,美丽动人。
- 素涛:白色的浪花。
- 遐睇:远望。
- 岘:岘山,位于湖北襄阳附近,有岘山碑,又称堕泪碑。
- 沾裳:泪水沾湿衣裳,形容感伤。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亭林:树林,此处可能指亭子周围的林木。
- 山公:指山简,晋代名士,曾镇守襄阳,以好酒闻名。
- 高阳:古代县名,与山简有关,代指隐逸之地。
翻译
引导汉水从源头流出,其流经遥远的路程,最终汇聚入浩渺的大海。江流延伸,连接着古老的荆州之梦,沿途可以遥望沮漳两河。高高的河岸上,碑文的影子随波沉没,弯曲的溪流闪烁着美丽的光芒。云雾弥漫时,翠绿的岛屿消失在视线之外,宽阔的水面翻腾着白色的浪花。看着这壮丽的河川,不禁让人感叹连连,远眺时又增添了无尽的哀伤。行至溪边,仍忍不住驻足,望着岘山碑,心中悲从中来,几乎要泪湿衣裳。高大的乔木下,落叶飘零,清晨的树林里,露出了霜白的痕迹。山简那样的人物已经难以寻觅,又有谁能一同去探访那隐逸的高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水从源头到襄阳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怀古思今之情。通过对流水、山川、古迹的细腻描绘,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特别是“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一句,既是对山简这类风流人物的追慕,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