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楼

迢遰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拼音

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

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迢遰: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南朝齐·谢玄晖《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遰起朱楼。」 枝外:一作「枝上」。 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三十三岁。李商隐此时二十七岁,以贾生自比。 垂涕:一作「垂泪」。 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永忆:时常向往。 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

此诗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清代查慎行谓「王半山(安石)最赏此联,细味之,大有杜意」(《查初白十二种诗评》)。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遰(tiáo dì):高远的样子。

翻译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汀洲。贾谊年轻有为却徒然流泪,王粲春日来临却又远游。常常向往年老时归隐江湖,想要扭转乾坤后潇洒泛舟。没料到那腐臭的老鼠也当成美味,还猜忌凤凰也会与它争抢不休。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眺起笔,描绘出开阔而富有生机的景象。诗人借贾谊和王粲的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苦闷。颈联表达了诗人欲在建立功业后归隐江湖的理想。尾联借用庄子寓言,讽刺那些为利禄而猜忌他人的小人,展现出自己的高洁志趣和对世俗的不屑。全诗意境恢弘,情感深沉,用典恰当,体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