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溪山访友图

· 马臻
溪风吹长松,石路秋影薄。 下有寻幽人,支筇注林壑。 良朋眇何许,杂树森草阁。 画师发深机,笔底气参错。 我昔事扁舟,颇识山水乐。 于今日月驶,此景亦萧索。 愧乏买山资,老负宿昔诺。 展卷令人嗟,高歌激寥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支筇(qióng):拄着竹杖。筇: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翻译

溪风轻轻吹拂着高大的松树,石头路上秋天的影子显得很淡薄。下面有追寻幽静的人,拄着竹杖置于山林沟壑之中。好朋友在何处那么遥远,杂乱的树木围绕着草屋。画师展现出深远的构思,笔端蕴含着交错的气韵。我往昔驾着小船,很是知晓山水的乐趣。到了如今时光快速流逝,这景色也变得萧索。惭愧缺乏买山的钱财,老了违背过去的诺言。展开画卷让人叹息,高声歌唱激荡着辽阔的天地。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一幅“溪山访友图”展开,先描绘了图中的景象,如溪风、长松、秋影、寻幽人等,烘托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提到好友不知在何方,以景衬情,传达出一种思念和感慨。画师的深机和笔气则体现了画作的精妙。作者回忆起过去与山水之乐的渊源,又感慨如今时光飞逝,景色萧索,自己无力实现买山之愿,违背诺言。最后面对画卷的叹息和高歌,更是突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对画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时光等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悟。

马臻

元人,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少慕陶弘景之为人,著道士服,隐居西湖之滨。工画花鸟山水。善诗,多豪逸俊迈之气。有《霞外诗集》。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