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第三折
〔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1],您则与我半句儿俄延着唱。
〔殿前欢〕则甚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2],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3]又横心上。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
〔七弟兄〕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4],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5]。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鸳鸯煞〕我煞大臣行说一个推辞谎,又则怕笔尖儿那火编修讲。不见他花朵儿精神,怎趁那草地里风光?唱道伫立多时,徘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
拼音
注释
[1].劣了宫商:音调不协的意思。
[2].椒房:皇后居住的地方,据说用香椒涂墙,故称。
[3].兜的:即陡的,突然之意。
[4].糇(hóu喉)粮:干粮。
[5].携手上河梁:表示惜别之意。
赏析
《汉宫秋》没有那种紧锣密鼓式的情节,没有那种扣人心弦的对白,它甚至也未让王昭君和她的对头毛延寿当场“撞击”,然而,人们还是被它那抒情诗般的魅力所征服,他写的一段段唱词,实际上是一首首韵味深长的诗。这种魅力主要来自于作者重视戏剧意境的创造,是意境抓住了人。其中第三折元帝在灞桥上送别昭君的几支曲子尤为出色,历来为人们击节赞赏。它所创造的辽阔、深远、幽邈、苍凉而又粗犷的塞北风光以及在这画面中所渗透的怀念、忧伤之情,构成了唱词意境的独特美学风格。
马致远以诗笔写剧。他准确、细腻地揭示了汉元帝灞桥送别时的心理流程。剧作家集中用了〔步步娇〕〔落梅风〕〔殿前欢〕〔雁儿落〕〔得胜令〕〔川拨棹〕六支曲子让汉元帝直抒胸臆,尽情倾吐相思的痛苦,离别的哀伤,追忆往日的欢娱,嗟叹自己的无能。就在这黯然神伤之际,昭君要上路了,一句“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写出了汉元帝被撕裂了的心灵。此时此刻,眼泪已模糊了他的视线。紧接着,作者用〔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三支曲子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元帝返咸阳的场景:昭君的车队已经越走越远,送行的汉元帝想到她在塞外旅途中的艰辛,他仿佛看到了旌旗的影子在漫天风雪中摇动,仿佛听到了那凄厉而悲壮的号角在荒漠的太空中回荡。那空旷的深秋原野在他想象中是如此悲凉,那褪了毛的狗儿,那扛着缨枪的猎户,还有那慢腾腾的负载着行装的车马,点缀着一望无际的衰草……当他回眸自视时,他面对的将是更加孤独寂寥的情景。宫墙之内那昏黄的月色,那令人伤怀的像哭泣一样的寒蝉的鸣叫……王国维赞赏这两支曲子是“写景之工者”,其实,这里写的景,并非实景,而是幻景,是剧作家采用幻觉的形式作间接抒情。汉元帝的幻觉恰恰出现在同王昭君分手诀别的刹那间,这时元帝内心中翻腾的是离恨未已,相思又继的思绪,将要面临的是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而睹物必然伤情,故而作者不以写实手法写景言情,而是深入描绘元帝心灵世界中的幻景:咸阳宫殿的宫墙、回廊、椒房以及黄色的月、凉夜、寒螀、纱窗、美人图、孤灯……这是一幅即将出现而又令人惊惧的景象,而透过这些景物所创造的凄清、阴冷的朦胧氛围,深一层地展示了元帝与昭君诀别之际的相思之痛。在这里,人的意识、情愫与物象、环境互相渗透转化,心灵外化为物象,物象流溢着思绪,来回往复,延伸拓展,臻至浑然无迹之化境,达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完成了对爱而不得其所爱,但又不能忘却所爱的痛苦的悲剧心灵历程的描绘。
昭君走远了,幻景也逐渐消失,作者在一段写实性的抒情独白之后,又进一步通过元帝的错觉展示元帝的悲剧心理和情感波澜。〔鸳鸯煞〕一曲写出形神凄怆的元帝对昭君思念之切,在凝神痴想中,错把北去的毡车的声音,当作了大雁南归,传来昭君的音信,透过这一错觉造成的心理意象,人们又深一层地透视了由对昭君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而引发出的汉元帝心灵的震颤,宣叙了难以言状的情愫。
《汉宫秋》意境美是和唱词的旋律美结合在一起的。它的音乐感突出表现在对仗手法的出色运用。如“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散风雪”对“动关山”;“旌节影”对“鼓角声”;“悠扬”对“悲壮”,对仗工整且极熨帖。这是八字句三个音步的对仗,两句结尾都是双音节词,节奏感强,韵脚响亮。再看,“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这四个五言句,也是对仗,每句都是三个音步,每个音步都是对应的:“犬”、“人”、“马”、“车”都是名词作主语,“褪得”、“搠起”、“负着”、“运着”都是动词作谓语,除“毛苍”是词组作补语外,“缨枪”、“行装”、“糇粮”都是名词作宾语。这对仗工整的四句,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描绘出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可见对仗句运用得巧妙,对于意境的创造能起很好的作用。
《汉宫秋》唱词的音乐感还和它运用短句顶真重复的手段有密切关系。比如:“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这些短句,以顶真法,将后一个分句的第一个短句重复前一分句的第二短句,回肠荡气,又有鲜明的节奏感。动词“返”、“过”、“绕”、“近”的使用,又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行动和心理的细致区别和不同环境不同建筑物的特点,急急地返回咸阳,穿过宫墙,绕过回廊,才接近那人去房空的椒房,这时才感觉到月亮是昏黄的,夜是清凉的,寒蝉在哭泣,而纱窗却仍然那样绿。可见,马致远不是单纯地追求词句的音乐感,而是让这种灵活的、跳荡的句式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清代梁廷枏《藤花亭曲话》评《汉宫秋》曲词说:“写景写情,当行出色,元曲中第一义也。”这个评价对于马致远来说是十分恰当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劣了宫商:在音乐上出现错误或不和谐。宫商,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
- 椒房:后妃居住的地方。
- 兜的:突然、一下子。
- 糇(hóu)粮:干粮。
翻译
- 步步娇:您不要轻易放下那一曲《阳关》,我们近在咫尺却如同隔着天一样,慢慢地捧着酒杯,我本来心想在您面前多挨些时光,暂且不要问音乐上是否有误,您就给我半句话的时间拖延着唱下去吧。
- 殿前欢:为何留下舞动的衣裳,被西风吹散了过去的香气。我实在害怕宫车再次经过青苔巷,猛然来到椒房,那一会儿想象着在菱花镜前梳妆的样子,那风流的模样,一下子又横在了心上。看看今日昭君出塞,什么时候能像苏武还乡一样?
- 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应当、留恋王嫱,哎呀,怎么禁得住她临去时还回头望!哪能忍受这飘洒的风雪中旌节影子悠悠飘荡,动人的关山鼓角声那么悲壮。
- 梅花酒:呀!我面对着这荒野一片悲凉,草已经添了黄色,兔子早早地迎接寒霜。狗褪去了毛变得苍灰,人竖起了缨枪,马驮着行装,车运载着干粮,围起来打猎的场所。他他他,伤心地辞别汉主;我我我,携手走上河梁。他的部众进入荒僻之地,我的銮舆返回咸阳。返回咸阳,经过宫墙;经过宫墙,绕着回廊;绕着回廊,靠近椒房;靠近椒房,月色昏黄;月色昏黄,夜晚生凉;夜晚生凉,寒螀哭泣;寒螀哭泣,映在绿纱窗;绿纱窗,不敢思量!
- 收江南:呀!不思念除非是铁石心肠!铁石心肠也忧愁得泪水流下千行。今夜美人图挂在昭阳殿,我在那里供奉着,那就是我高烧银烛照着那红妆。
- 鸳鸯煞:我很担心大臣们会说出一个推辞的谎话,又害怕笔尖儿那火编修去讲。看不见她那如花般的精神,怎能比得上在草地里的风光?唱道伫立了很久,徘徊了好一会儿,猛地听到塞雁向南飞翔,叫声嘹亮,却原来满眼都是牛羊,是那载着离恨的毡车在半坡里发出声响。
赏析
这段曲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昭君出塞的情景和汉元帝的不舍与痛苦。语言优美,如“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等,通过对景色、动物、人物动作等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音乐描写也增添了感染力,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对昭君离去的描写充满了遗憾和哀怨,深刻地反映了爱情与政治的冲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