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 第四折

〔倘秀才〕你早则省得浮世风灯石火,再休恋儿女神珠玉颗。咱人百岁光阴有几何?端的日月去,似撺梭,想你那受过的坎坷。 〔滚绣球〕你梦儿里见了么,心儿里省得么?这一觉睡早经了二十年兵火。觉来也依旧存活,瓢古[1]自放在灶窝,驴古[2]自映着树科。睡朦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兀的是黄粱未熟荣华尽,世态才知鬓发皤,早则人事蹉跎。
拼音

赏析

《黄粱梦》第四折为红字李二执笔。红字李二是金末元初著名教坊艺人刘耍和的女婿。他自己也是一个著名的教坊艺人。他除了参加《黄粱梦》的写作外,还编过五本水浒戏,写扬雄、武松、李逵、张弘的故事。《黄粱梦》写钟离权在邯郸打火店度脱吕洞宾的故事,第四折演述吕洞宾在梦中历经磨难、发配牢城,途中借宿在一个草庵里,一双儿女竟被草庵主人的儿子摔死,自身又被人仗剑追杀,及至大惊而醒,终于悟道出家。〔倘秀才〕、〔滚绣球〕两支曲词是钟离权在吕洞宾经历了梦中幻景后劝化其归道之言。 曲词中“风灯”、“石火”,用以比喻世相无常,人生短促。风中灯说不定什么时候被吹灭,击石所发生的火星,一发即灭,一切都是虚幻的,短暂的。这是出家人常说的警世语,唐宋诗中亦每有提及。白居易曰:“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之二)苏轼也说:“后事视今如视昔,过眼百世如风灯。”(《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他们的感慨代表了中国封建士人对人生渗着悲凉的冷静观察。《黄粱梦》杂剧继承了这一传统,但又不只是告诉人们“富贵如过眼烟云”,而是揭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表现了强烈的否定现实的态度。这种思想在本折其他曲辞中有明显的表露。本文选引的两支曲调,乃作者借钟离权之口,与吕洞宾梦中经历的人生坎坷,表现了厌世思想,并进而对整个人生、世事的纷扰表示哀伤、厌倦,寻找躲避现实的道路。这种思想虽然不无消极,但对封建社会却也具有破坏腐蚀的作用。 这一折的曲词与马致远第一折曲词比较,用语更为通俗浅显,不似马致远词采宏丽、疏放、老健。什么“撺梭”、“灶窝”、“树科”等等,都是日常俗语。衬字也多为口语,作为警世语显然没有马致远词的意境,却也能做到言浅意深,让人有回味的余地。 这套曲词用“歌戈”韵,〔倘秀才〕多押仄声韵,“火”、“颗”、“坷”为上声,“何”、“梭”为平声;〔滚绣球〕主要押平声韵,“么”、“窝”、“科”、“和”、“河”、“皤”、“跎”为平声,“火”为上声。这两个曲牌经常连用,声韵调和,增色不少。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