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经

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天上梯!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释

九天:极高的天空。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鹗:猛禽,通称鱼鹰。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后世因以推贤荐能为“鹗荐”这里是作者以鵰鹗自喻。 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布衣:指没有做官的知识分子。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登楼意:汉末王粲以西京丧乱,避难荆州,未能得到刘表的赏识,于是作《登楼赋》以抒发其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情绪。 天梯:登天的梯子。范成大《奠唐少梁晋仲兄墓下》诗:“青云何处用天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天:极高的天空。
  • 雕鹗:两种猛禽,这里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困煞:非常困顿,无法解脱。
  •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 布衣:平民百姓,没有官职的人。
  • 登楼意:登高望远的愿望。
  • 恨无天上梯:比喻无法达到高远的理想。

翻译

夜晚,西风中,九天之上雕鹗翱翔。我这中原的平民,却困顿不堪。 悲伤啊,我的故友,你是否知道我的心情?我有着登高望远的愿望,却恨没有通往天上的梯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有志难伸的平民在夜晚的深沉感慨。通过“九天雕鹗飞”与“困煞中原一布衣”的对比,突显了主人公的壮志与现实的落差。结尾的“恨无天上梯”更是深刻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和悲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马致远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

马致远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