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柳毅传书 · 第二折

〔越调·斗鹌鹑〕他两个天北天南,海西海东,云闭云开,水淹水冲,烟罩烟飞,火烧火烘!卒律律电影重,古突突雾气浓。起几个骨碌碌的轰雷,更一阵扑簌簌的怪风。 〔紫花儿序〕险惊杀了负薪的樵子,慌杀了采药的仙童,唬杀了撒网的渔翁。全不见红莲映日,翠盖迎风,遮笼都是那鬼卒神兵四下攻。则俺这两只脚争些儿踏空,可擦擦坠落红尘,兀的不跌破了我青铜。〔小桃红〕那小龙大开水殿饮金钟,厮琅琅几部笙歌送,不觉的天边黑云重。昏邓邓敢包笼,忽剌剌半空霹雳声惊动,古都都揭了瓦陇,吸哩哩提了斗栱,滴溜溜早翻过水晶宫。 〔紫花儿序〕忽的呵阴云伏地,淹的呵洪水滔天,腾的呵烈火飞空。泾河龙逃归碧落,钱塘龙赶上苍穹。两条龙的威风,怕不喊杀了鳖大夫、龟将军、鼍相公。这其间各赌神通,早翻过那海岛十洲,只待要拔倒了华岳三峰! 〔鬼三台〕两条龙身躯纵,震的那乾坤动。恶哏哏健勇,赤焰焰满天红,一撞一冲,则教你心如铁石地怕恐,便有那铜山铁壁都没用。钱塘龙逆水忙截,泾河龙淤泥便(穴贡刂)……
拼音

赏析

《柳毅传书》是一个瑰丽优美的神话故事:洞庭龙君之女嫁与泾河龙君之子,备受欺凌,罚为牧羊。秀才柳毅落第返里,道畔相遇,受龙女之托传书给她的父亲。洞庭君有弟钱塘火龙,性情刚暴,闻讯大怒,率领水族与泾河小龙交战,吞吃了小龙。之后经过一番波折,柳毅与龙女结为夫妇。故事寄寓了善良战胜邪恶、得救不忘情义的道德情操和人生理想。 这几支曲子是电母向洞庭君叙述钱塘火龙与小龙大战场面时所唱。近人吴梅评此剧为“状难状之境”。因这里展现的,是谁也没见过的二龙相斗奇景,机夺造化,情趣迥异,并被后人誉为极有艺术特色的“龙斗赋”。 境界阔大、曲词丰赡、构想奇丽而富于变化,是这几支曲子所独具的美学价值。 〔斗鹌鹑〕和〔紫花儿序〕描写的是二龙激战的总体印象。龙的形貌有“九似”之说,即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画龙辑议》)。另有传说记载:“龙生于水,披五色而游。欲小则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管子》) 这两支曲子写龙斗,开始就点染出一种神秘、恐怖、奇幻和威力无比的氛围,令人从情绪上受到强烈的震撼。“天北天南”、“云闭云开”,先极言战斗空间之壮阔,同时也勾勒出了二龙飞舞流动、吞云吐雾的磅礴气势。“卒律律电影重,古突突雾气浓”,展现的则是一派电光闪闪,云雾茫茫险恶凄厉的景象。这里剧作家交织变幻出的是一副天空、地面、海上、水下的立体战争图画,光怪陆离,恢宏阔大,惊耳怵目,气势绝非寻常战斗可比。 《文心雕龙》说,“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夸饰》篇)。描写古人幻想中龙这种神奇动物,无本可源,无迹可求,自然有其难度;更重要的还须顺势而出,自然成趣。〔斗鹌鹑〕写云、水、烟、火、电、雾、雷、风,而不具体描绘二龙朱须激发、爪牙伏利之状,把战斗包藏于自然气氛中,这就抓住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点,相当高明。这里把龙的形态“隐”去,但对二龙相斗所波及的空间和激发出的声响、烟火、洪水,则是异乎寻常之“显”,便构成了深邃的意境和吸引人的艺术魅力。这支曲子不过五十七字,用语极为奔放而又精到,连续使用富有夸张色彩的开、闭、淹、冲、罩、飞、烧、烘、起、轰等动词和重叠拟声词,愈发显出二龙战斗奔涌跌宕之势与狂怒的情绪。后两句,由四言转入六言、八言,对仗工稳,音节铿锵,体现了声文之美;同时又以文字之多寡,形成板式之疏密,使歌唱得其高下闪赚之神,这虽然有宫谱的规范,但若非手眼兼到的作者,也是难办的。 和第一支曲子不同,第二支〔紫花儿序〕曲子用的是假借的表现方法。经过前面的直接铺写后,再借樵子、仙童、渔翁目睹二龙相斗产生的反响,忽张忽翕,参差错综,其焦距仍是扣在“龙斗”上面。连用唬、慌、险三个字,来修饰“杀”字,逼肖地勾出了人物目瞪口张之状。不同的人在不同地方,见了这种厮杀慌成这副样子,观者与读者若见了又将如何?剧作家对“龙斗”未作正面描写,而是借人物感受来叙事和烘托主题,不仅让人用耳朵、眼睛,更多的是用心灵去发现美和领悟美。尤为妙绝的是,这里连高立云端、神力不凡的电母,不知是云层被二龙相斗搅乱了,还是因为这世纪末日来临的天昏地暗景象唬杀了,竟险些(“争些儿”)摔到了地埃尘。在叙事中磊磊跌宕又插入闲情,更给人高峰突起、耳目一新之感。这几支曲子都是以电母为视角,而她在神话传说中升腾自如,通过她来报告二龙超越人寰的战况,符合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否则,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了。 下面三支曲子,先以倒叙之法宕开一笔,再进一步描写二龙相斗之奇景。〔小桃红〕写泾河小龙和火龙飞出龙宫,到决战场地的转换。 “大开水殿饮金钟,厮琅琅几部笙歌送,不觉的天边黑云重”,说的是在繁密而急骤的出征音乐中,小龙吸水如同拿着金杯饮酒一样,吸着吸着,连天的颜色都变了,满目尽是那峥嵘凄厉的黑云。这里用饮酒来比喻龙吸水,就把不足凭信的神话化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但剧作家又不到此为止,且以瞑瞑的气象加以烘托,愈见其苍莽雄宕之气。然而,火龙飞入水晶宫的一刹那,又使这气势大增:它御风挟雷突然杀上门来了!“昏邓邓敢包笼”,是说在海底的昏暗光线中,大概(“敢”)火龙什么都可以冲破和笼罩(“包笼”)的。你看,水晶宫顶上一陇陇瓦片掀飞了,支撑屋顶坚固无比的斗栱也带起了,它们蜿蜒升降、一前一后矫健地出水而去。这几句气派雄畅,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有力地展现了这场恶战之前神秘、恐怖的气氛。 〔紫花儿序〕是写二龙出水后,你追我赶,开始厮斗。古代画家认为“画龙尤难”:“盖一主于变化出没,必流于戏墨,于画法甚亏。若拘于画法,则又乏变化之意。”(《画鉴》)写龙斗其理相通。这里所言“洪水滔天”,指小龙;“烈火飞空”,指钱塘龙。一条龙逃上天空(“碧落”),另一条紧追不舍直刺苍穹,有变化,又体现了若奋风云、鳞甲藏烟的战斗气势。接着,剧作家用笔再化开去,写鳖大夫、龟将军、鼍相公等水族呐喊争杀的场面,由空中渐及海洋,才愈使人觉得这个战场是没有尽头的。“早翻过那海岛十洲,只待要拔倒了华岳三峰”,这两句看似信笔而下,却是雄快有力。海岛十洲是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十个岛屿。华岳即西岳华山。仙人居住的岛屿相距何等遥远,华岳三峰何等坚固,而在二龙追逐战斗中转眼即过,摇摇欲坠,这速度和力量岂不惊人?由于这些地方不拘泥于二龙相斗的主体描写,而通过精巧奔放的曲词、景物去让人品赏和体验,人们才能发现这种壮阔之美,并获得愉悦和满足。这可谓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 最后一支曲子,概括了二龙激战后的景象。除首尾两句,剧作家仍多取侧笔。“凡写事境宜近,写意境宜远。近则亲切不泛,远则想味不尽。”(《昭昧詹言》)龙可以“小如蚕蠋”,大战起来当然显露出硕大无朋的真相,所以会搅动得天旋地转,山河失色。这里写蓝天被染成一片赤焰,铜山铁壁则如一抔泥土,着重的便是“远”字,使人透过这怪异、迷蒙、凄厉的景象,恍然如置身于另一个洪荒时代,领略着二龙战斗以至整个造化的无穷威力。“赤焰焰满天红”虽有写二龙相斗之意,但主要写钱塘火龙的优势。有了这一句衬托,下面描写战斗胜负的收句才不致于有突兀、跳脱之感。这支曲子始于云空,结于烂泥之中,可见其章法虚实变幻、精巧蕴藉的匠心,既体现出战斗急转直下之势,又寓有劝善惩恶的寄托。对照小龙出征时的神气,再看它往烂泥中顶、钻(“(穴贡刂)”)的样子,可发一笑。 《柳毅传书》这一折主要以唱来表现战斗,而不是以表演正面展示的。正如郑振铎所说,“元剧的写战争往往以探子的报告了之。纯粹以‘武打’为骨干的戏像《白水滩》等等在元、明杂剧里是绝对没有的。”(《中国剧场的变迁是怎样的?》)一方面可见我国戏曲发轫阶段,受着宋金时代流行的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一人主唱”形式,则能较为集中、淋漓地叙事和抒情,特别是能把迅速变换的时间空间充分地展现出来,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极大地突出创作主体精神。如二龙相斗,改用戏曲舞台上的“龙形”扮演腾飞、出征、厮杀等,气势与情趣将大不相同。

尚仲贤

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今存《气英布》、《三夺槊》、《柳毅传书》三种;《归去来兮》、《王魁负桂英》和《越娘背灯》三种仅存残曲。一说《单鞭夺槊》也为他所作。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