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赋
正元元年秋,余尚为中郎,在大将军府,独往南墙下,北望首阳山,作赋曰:
在兹年之末岁兮,端旬首而重阴。风飘回以曲至兮,雨旋转而瀸襟。蟋蟀鸣乎东房兮,鶗鴂号乎西林。时将暮而无俦兮,虑凄怆而感心。振莎衣而出门兮,缨委绝而靡寻。步徙倚以遥思兮,喟叹息而微吟。将修饬而欲往兮,众齹齹而笑人。静寂寞而独立兮,亮孤植而靡因。怀分索之精一兮,秽群伪之射真。信可宝而弗离兮,宁高举而自傧。
聊仰首以广頫兮,瞻首阳之冈岑。树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下崎岖而无薄兮,上洞彻而无依。凤翔过而不集兮,鸣枭群而并栖。飏遥逝而远去兮,二老穷而来归。实囚轧而处斯兮,焉暇豫而敢诽33?嘉粟屏而不存兮,故甘死而采薇。彼背殷而从昌兮,投危败而弗迟。比进而不合兮,又何称乎仁义?肆寿夭而弗豫兮,竞毁誉以为度。察前载之是云兮,何美论之足慕?苟道求之在细兮,焉子诞而多辞?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
拼音
译文
正元元年的秋季,我尚为从事中郎,在大将军府任职,独自一人前往南墙之下,向北眺望首阳山,作此赋曰:
在这一年的岁末啊,恰为一旬之首而阴气浓郁。冷风呼啸而遍吹各处啊,寒雨随风旋转而打湿了我的衣襟。蟋蟀长鸣于东侧房间啊,鶗鴂高啼于西边长林。时辰将近日暮而没有朋俦啊,心神凄怆悲切而感物伤心。挥振蓑衣而走出门户啊,系带全部断绝而无处找寻。行步徘徊而遥想遐思啊,喟然叹息而微声低吟。将要整饰衣容而意欲前往啊,众僚属露齿参差而嗤笑本人。沉静中寂寞无聊而独自站立啊,的确是茕然孤单而无靠无依。胸怀着超脱俗世的精粹纯情啊,鄙视那众多虚伪的影射淳真。我的心志确实是值得珍重而不能抛弃啊,宁可高举遐飞而自弃俗尘。
聊且挺身抬头而广视远眺啊,瞻望首阳山的山冈高岑。树木丛聚繁茂而相互倾倚啊,枝叶纷纭萧讽而随风扬音。山的下部崎岖不平而没有深草啊,山的上部通达宽敞而无所凭依。凤凰飞过此山而不降落休息啊,鸣枭结队群飞而并身止栖。凤凰高飞遥逝而向远离去啊,伯夷叔齐二老窘迫穷困而来此附归。实在是囚拘受罪而处于此地啊,哪有闲情逸致而敢于轻言是非。美好的谷物被摒弃而不复存在啊,所以伯夷叔齐甘愿饿死而采食野薇。他们背弃殷商而随从文王姬昌啊,投奔危败之主而不迟疑。此时武王进军而不与之应合啊,又怎能称之为奉行仁义?他们听凭自己的生命长短而无所犹豫啊,却争逐于诋毁和赞誉并以之为人生的标准与法度。细省前代的这些记载啊,有何美好评价足以敬慕?如果道之所求在于微贱无闻啊,为什么二子放诞妄谈而多有言辞?姑且清净虚无而静守精神啊,何必情绪激昂而论述评说!
注释
首阳山:此指洛阳城北之首阳。伯夷采薇之首阳山,传说中有多处,难以确定,而洛阳城北盖不可能。但传说有之,借以抒怀,亦无不可。
正元:三国时期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年号。
中郎:秦汉宫廷侍卫诸郎之一。魏晋及南北朝诸王公府军府多置从事中郎为僚属。此处指从事中郎,嘉平四年(253年)阮籍为大将军司马师从事中郎。
大将军:指司马昭,时进位为大将军。
末岁:指末一季度。
端:正。旬首:上旬。重(chóng)阴:阴雨连绵。
飘回:指大风飘摇回旋的样子。曲至:遍布,周到。
瀸(jiān)襟:雨水打湿衣襟。瀸,浸湿。
蟋蟀:一种昆虫。东房:堂屋中央正室东边的房间。
鶗(tí)鴂(jué):杜鹃鸟。
俦(chóu):伴侣、同类。
振:拂拭、抖擞衣服。莎(suō)衣:即蓑衣,防雨之具。
缨:指箬笠的带子。委绝:此指风雨交加,帽子被遗弃、丢失。靡寻:无法系住。寻,缠绕。
徙倚:徘徊。
修饬(chì):指打扮齐整。修:装饰,整治。饬:整顿,整治。
齹(cī)齹:笑时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的样子,犹龇牙咧嘴的样子。牙齿参差不齐貌。
亮:坦诚、正直。孤植:独立不群。植,立。靡因:没有依凭,缺乏支持。指没有同道的朋友。因,依。
分索:离散。索,散。精一:纯正。一作"情一"。
秽:厌恶。射:讥刺。
信:确实。宝:以……为宝。
宁:宁愿。自傧:自弃,谓离开官场。傧(bìn),通"摈"。
聊:暂且。仰首:抬头。頫(tiào):同"眺",视,望。
瞻:仰视。冈岑(cén):小而高的山冈。
倾倚:倾斜相依。
萧爽:高敞超逸。扬音:风声。
崎岖:山路不平的样子。薄:草木丛生处。
洞彻:透明。
集:栖。
枭:俗名猫头鹰,旧传枭食母,故以喻恶人。
飏(yáng):指凤鸟高翔。
二老:此指伯夷、叔齐。穷而来归:伯夷、叔齐二老是逃难而来投靠西伯的。
囚轧:囚禁和遭刑。轧,古代碾碎骨节的刑法。
焉:哪里。暇豫:安闲逸乐,指二老在周养老之事。诽:非议。
嘉粟:好谷子,指好的食品。屏(bǐng):同"摒",弃去。存:存想,思念。
采薇:采集薇菜。薇,一种茎叶皆似小豆的蔓生野菜。
彼:指伯夷、叔齐。背:背离。昌:周文王姬昌。
投:离弃。迟:迟疑。
比:及,到。进:指二老归周之举。不合:指伯夷与周武王之政见不同。
称乎仁义:指伯夷以不孝不仁来指责周武王之事。义,通"仪",礼。
肆:放任。寿夭:生命。豫:考虑。
竞:追求。毁誉:名声。度:准则。
察:考察。前载:前人的典籍记载。是云:就是这样说的。
美论:指孔子和孟子等人对伯夷的赞美之论。慕:钦敬。
苟:假如,如果。细:细微明晰。
子:指伯夷、叔齐。诞:夸大,夸耀。多辞:谬妄之辞,犹多嘴多舌。
且:暂且。清虚:清静寂寞。守神:固守精一之道。
岂:哪里。慷慨:不得志而有所激愤。
序
《首阳山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阮籍创作的一篇借古抒怀赋。此赋先写作者弃官出门后的孤立无依,再写仰望首阳之吊古情怀,反孔子的"求仁而得仁"的褒扬而发惊世之语,否定伯夷与叔齐的隐居态度而提出"清虚以守神"的处世思想。全赋情感真切,起伏自然,格调清逸,哀婉动人。
赏析
此赋批评了伯夷、叔齐既背殷而投周又与周不合的不称仁义,以及既想隐居又不务清虚、诞而多辞的不称守神,表面上句句评伯夷、叔齐,实际上是借伯夷、叔齐的事迹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心中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情感,同时也暗寓作者对司马昭借"名教"统治天下的不满。
该赋首先表白了冷静而独立地追求真理,反对"群伪射真"的决心,然后描绘了首阳山这一荒芜丑陋而凤翔不集、鸣枭并栖之所,为伯夷、叔齐的人格评价定了调子。蟋蟀、鶗鴂的鸣叫,诱发了作者无限的感慨。然而,面对"龌龌笑人"、"群伪射真"的趋炎附势之徙,作者实在无言以诉。怀着超脱秽氛舒缓情感的愿望,作者来到南墙下眺望首阳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隐身自洁的伯夷和叔齐。在作者看来,伯夷、叔齐二人是不安性命、不顺自然、有恩不报、诽谤他人、显示自己的逐名之徒。"肆寿夭而弗豫兮,竞毁誉以为度"就是对二老的结论,而"焉子诞而多辞"一语,更是带有激愤的指责了。虽然得出伯夷、叔齐二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至于怎么做,作者尚未想妥。于是笔锋一转,还是清虚守神,不必情绪激昂而论述评说,"岂慷慨而言之"而加以平息心中的激愤。其中所含的消极自守思想直接源自魏晋之际黑暗政治的高压,视其为消极避世言固可,视其为激愤反讽语亦无不可。
全文情感真切,起伏自然,格调清逸,哀婉动人,而又不敢直抨时政。

阮籍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 90篇诗文
阮籍的其他作品
- 《 咏怀八十二首(其九) 》 —— [ 三国 ] 阮籍
- 《 咏怀八十二首(其六十四) 》 —— [ 三国 ] 阮籍
- 《 咏怀八十二首(其二十) 》 —— [ 三国 ] 阮籍
- 《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四) 》 —— [ 三国 ] 阮籍
- 《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七) 》 —— [ 三国 ] 阮籍
- 《 咏怀八十二首(其五十二) 》 —— [ 三国 ] 阮籍
- 《 咏怀八十二首(其六十八) 》 —— [ 三国 ] 阮籍
- 《 咏怀八十二首(其五十一) 》 —— [ 三国 ] 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