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龙眼说
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戏书此纸,为饮流一笑。
——《苏轼文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闽越:古郡名,今福建地区。
- 荔子:即荔枝。
- 蝤蛑(qiú móu):一种螃蟹。
- 斫(zhuó):砍,削。
- 噉(dàn):同“啖”,吃。
- 龙眼:水果名。
- 彭越:这里指一种小螃蟹。
- 酒阑:酒筵将尽。
- 咂啄:指品尝滋味。
翻译
福建地区的人推崇荔枝而看轻龙眼,我来对此进行评论。荔枝就如同吃大的蝤蛑螃蟹,砍破冰雪流出膏脂,吃一口就可以吃饱。龙眼就如同吃彭越小螃蟹,咀嚼啃咬了很久,几乎没有什么所得。然而在酒筵将尽口腔清爽,吃饱之后,那么品尝的味道,石蟹有时候胜过蝤蛑呢。戏谑地写下这篇文字,供饮酒的人流传一笑。
赏析
这首小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比较荔枝和龙眼,充满了诙谐幽默的趣味。苏轼将荔枝比作大的蝤蛑蟹,突出其丰富多汁、令人满足;而将龙眼比作小的彭越蟹,指出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独特魅力,在酒足饭饱后也别有一番滋味。反映出苏轼独特的观察力和对生活中小事的感悟能力,充满生活情趣,让人感受到他的旷达与乐观。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 》 —— [ 宋 ] 苏轼
- 《 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钱穆父、王仲至、蒋颖叔皆次韵。穆、至二公以为不可许,独颖叔不然。今日颖叔见访,亲睹此石之妙,遂悔前语。仆以为晋卿 》 —— [ 宋 ] 苏轼
- 《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 —— [ 宋 ] 苏轼
- 《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其一 》 —— [ 宋 ] 苏轼
- 《 和陶劝农六首,并引 》 —— [ 宋 ] 苏轼
- 《 送渊师归径山 》 —— [ 宋 ] 苏轼
- 《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