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观光的绰号。骆观光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引毛氏云:「骆义乌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之句,故《图谱》删『卜算子』而名『百尺楼』;然『卜算子』之名,得知较早也。」。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苏东坡词有「缺月挂疏桐」句,名《缺月挂疏桐》。秦处度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五仄韵。
「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元延祐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题作「感旧」。
应须:珍重阁本作「须应」。
钱塘: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杭州府》:「战国属楚。秦置钱唐县,属会稽郡。汉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后汉永建四年分属吴郡。晋及宋齐梁因之,陈祯明元年置钱唐郡,属吴州。隋废郡,置杭州,仁寿中置总管府。大业初,府罢,三年改曰馀杭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杭州,天宝元年改馀杭郡,乾元元年复为杭州,属江南东道。五代时钱镠建吴越国。宋仍曰杭州馀杭郡,淳化五年改宁海军节度,属西浙路,大观元年升为帅府,领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建炎三年以为行在所,升临安府为浙西路治元。至元十三年立两浙都督府,十五年改杭州路。」
吴山: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杭州府·吴山〉》:「吴山,在府城内西南隅,旧名胥山,上有子胥祠。唐元和十年刺史卢元辅作《胥山铭》。」
藉西湖草:东晋·孙兴公 《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序
怀古太守即为陈襄陈述古,当为东坡在杭州的知己。杭州让东坡乐亦思蜀,而离杭则又生思念,吴蜀于东坡心中地位已经同等,不衹是吴蜀山水风光无限,寄情相同,另蜀有父老兄弟亲人可思,更有乡情难解;而杭州有西湖钱塘作伴,更有陈襄共处。据记载这首词与前面端午、清明等词同为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所作,本是作为通判身份循行属县,想来与怀古相别却也不会有多长时间,可旅途的劳顿,更多的是精神交流的匮乏使得这份思念越发地浓烈起来。忆山忆湖更忆人,孤寂的行程使人心老,自觉容颜定老。愈发向往那份青山绿水,尊前高歌。一个生性多情的人,总有思念的山,总有思念的水,总有思念的人,更有那对岁月的无限感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特别难以理解的词语。
翻译
我这个蜀地的人来到江南,总是长久地回忆起吴山的美好。吴地和蜀地的风流韵事自古以来相同,应该尽早归去。还能和去年的那些人,一起坐在西湖边的草地上。不要舍不得在酒杯前仔细端详,应该是容颜已经变老了。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从京口返回钱塘的途中寄给述古太守的。词的上片写对江南、吴山的怀念及应该早日归去,体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下片写期待与去年的人再相聚于西湖边,然而又感慨岁月流逝容颜已老。全词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眷恋,又蕴含着对时光匆匆的慨叹,语言质朴自然,富有韵味。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