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光风霁月楼

· 方凤
人间底处无风月,知用何时最佳绝。 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 向来雅重无极翁,洒落襟怀与此同。 去之百世犹彷佛,宛见道貌匡庐中。 谁题品语黄太史,大书四字紫阳子。 今从建水得此本,如拾蠙珠捲文绮。 携归八咏双溪州,晏然直与造化游。 无边妙处乃萃此,韪矣君家百尺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后的明净景象,比喻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 芳播:芳香四溢。
  • 崇楼:高大的楼阁。
  • 淑气:温和的气息,指春天的气息。
  • 影涵:影子包含。
  • 古桂:古老的桂树。
  • 清辉:清澈明亮的光辉。
  • 雅重:文雅而庄重。
  • 无极翁:指道家的高人,无极即无限,翁指老者。
  • 洒落:洒脱不羁。
  • 彷佛:仿佛,似乎。
  • 道貌:道家的风范。
  • 匡庐:庐山的别称。
  • 题品语:题写的评价性文字。
  • 黄太史:指黄庭坚,宋代文学家、书法家。
  • 大书:用大字书写。
  • 紫阳子:指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号紫阳。
  • 建水:地名,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
  • 蠙珠:珍珠。
  • 文绮:华丽的织物。
  • 八咏:指八咏楼,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
  • 双溪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晏然:安然,平静。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韪矣:正确,恰当。

翻译

世间何处无美景,何时能知最美妙? 芬芳弥漫高楼的春气浮动,古桂的影子中清澈光辉发散。 向来文雅庄重的无极翁,洒脱的襟怀与这景象相同。 即使相隔百年仍仿佛可见,宛如见到道家风范在庐山中。 谁题写了这评价性的文字,黄庭坚用大字书写了“紫阳子”四字。 如今从建水得到了这个本子,如同拾得了珍珠和华丽的织物。 带着它回到八咏楼和双溪州,平静地与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同游。 无边的妙处汇聚于此,这真是家中的百尺高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座高楼及其周围的自然美景,通过“光风霁月”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道家风范的向往。诗中“芳播崇楼淑气浮,影涵古桂清辉发”等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春天的气息和古桂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后文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如黄庭坚和朱熹,增添了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先贤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方凤

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