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学遇刘元煇胡子游二首

· 方回
小儿今忽六旬翁,尚忆无人鬼啸风。 三岁棘闱悬造化,两时饭鼓老英雄。 致身卿相谈何易,责备春秋论亦公。 磨灭山林心不愧,岂无穷者胜于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棘闱: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
  • 饭鼓:寺庙中用饭时敲击的鼓,此处指时间的流逝。
  • 致身:献身,投身。
  • 责备春秋:指对历史的评判或批评。
  • 磨灭:消逝,消失。
  • 山林:指隐居的生活。

翻译

如今我这小儿已经六十岁,还记得当年无人时鬼魂呼啸的风声。三年的科举考试如同天命所定,两餐之间敲响的饭鼓提醒着老去的英雄。投身于卿相之位谈何容易,对历史的批评也是公正的。我隐居山林的心愿未曾消逝,难道没有比通达更高的追求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小儿今忽六旬翁”一句,既显示了时间的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通过“棘闱”和“饭鼓”的比喻,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科举和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以及对功名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宁愿隐居山林,也不愿放弃内心追求的坚定态度,体现了对个人价值观的坚守和对世俗功名的超脱。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