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唐师善见寄

· 方回
归来数亩小园宽,风有轩棂月有坛。 总为才疏能忤俗,兼缘兴尽合休官。 空山老死知无补,往代兴亡稍欲刊。 洛下寄书藉黄犬,莼鲈终恐愧张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轩棂(xuān líng):窗户的格子。
  • :这里指庭院中的平台或高地。
  • 忤俗:违背世俗。
  • 休官:辞去官职。
  • :删改,这里指记录或修正历史。
  • 洛下:指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
  • :借助。
  • 黄犬:指信使,古代传说中能传递书信的狗。
  • 莼鲈:莼菜和鲈鱼,常用来比喻江南的美味。
  • 张翰: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因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而辞官归隐。

翻译

归来后,我拥有了几亩宽阔的小园,风儿可以自由地穿过窗户,月光则洒在庭院的平台上。 总是因为才疏学浅而与世俗格格不入,又因为兴致已尽,所以决定辞去官职。 在空山中老去,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毫无补益,对于前代的兴亡,我只想稍作记录。 我通过信使将书信寄往洛阳,借助黄犬传递消息,尽管莼菜和鲈鱼的美味令人向往,但我恐怕还是会愧对张翰的归隐之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方回辞官归隐后的心境与生活状态。诗中,“归来数亩小园宽”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宁静生活环境,而“风有轩棂月有坛”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的闲适与超脱。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空山老死”和“往代兴亡”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疏离感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结尾处提及“莼鲈”和“张翰”,既是对江南美食的向往,也是对张翰归隐生活的敬仰,同时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