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汪称隐海阳船亭

· 方回
望之有若船,其实止一亭。 世情作风涛,平地有沧溟。 中裁宫室制,外肖舳舻形。 片帆可万里,眇视蛟龙腥。 吾友汪定翁,积世家海宁。 海宁亦海阳,难考山海经。 季子栋此宇,世皆称宁馨。 乘桴否运革,作楫良辰丁。 漳饶两分教,奕叶家毡青。 记者弘斋老,文辞摇斗星。 不慕蓬莱岛,不求楚江萍。 野水无人渡,何时一扬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眇视:远视,远望。
  • 积世:累世,世代相传。
  • 海宁:地名,今浙江省海宁市。
  • 海阳:地名,此处指汪称隐的家乡。
  • 季子:排行最小的儿子,此处指汪称隐的儿子。
  • 乘桴:乘坐小船。
  • 否运革:否运,厄运;革,改变。意指改变厄运。
  • 作楫:划船。
  • 良辰丁:良辰,美好的时光;丁,当,正值。意指正值美好时光。
  • 漳饶:漳州和饶州,两地名。
  • 分教:分别教导。
  • 奕叶:累世,世代。
  • 家毡青:家传的毡毯,青色,象征家族传统。
  • 记者:记录者,此处指作者方回。
  • 弘斋老:弘斋,方回的号;老,尊称。
  • 文辞摇斗星:文辞如同北斗星一样璀璨。
  • 蓬莱岛:神话中的仙岛。
  • 楚江萍:楚江上的浮萍,比喻漂泊不定。
  • 扬舲:扬帆起航。

翻译

远远望去,它像一艘船,实际上只是一个亭子。世间情感如同风浪,平地上也有沧海。亭子内部模仿宫殿的结构,外部则模仿船只的形状。一片帆布可以远航万里,远望时仿佛能闻到蛟龙的腥味。我的朋友汪定翁,世代居住在海宁。海宁也是海阳,难以在山海经中考证。他的小儿子建造了这个亭子,世人都称赞它美好。乘坐小船改变厄运,划船正值美好时光。在漳州和饶州两地分别教导,世代传承家族的传统。记录者是弘斋老,他的文辞如同北斗星一样璀璨。他不羡慕蓬莱仙岛,也不追求楚江上的浮萍。野外的河水无人渡过,何时才能扬帆起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汪称隐海阳船亭的描绘,展现了亭子的独特设计和深远寓意。诗中“望之有若船,其实止一亭”一句,巧妙地将亭子与船的形象结合,引发读者对亭子的想象。后文通过对汪家世代传承的描述,以及对亭子建造者的赞美,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美好时光的珍视。结尾处“野水无人渡,何时一扬舲”则寄托了对未来航行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