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象山书院山长汪德载垂访

· 方回
古学非如进士场,渊乎深处海难量。 善藏未用争饴利,中立悬知异狷狂。 度远出寒公案在,渐修顿悟话头长。 公□与我评兹事,一洗人间粉黛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象山书院:古代的一个书院名称。
  • 山长:古代书院的主持人。
  • 垂访:谦辞,表示对方屈尊来访。
  • 古学:指古代的学问,这里特指儒家经典。
  • 进士场: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
  • :深。
  • 善藏:善于隐藏自己的才华或志向。
  • 饴利:甜美的利益,这里指世俗的名利。
  • 中立: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 悬知:预知,预料。
  • 狷狂:指行为放纵,不拘小节。
  • 度远:指修行达到深远境界。
  • 公案:佛教用语,指禅宗中用来启发弟子的疑难问题或故事。
  • 渐修:指通过逐步修行来达到悟道。
  • 顿悟:指突然间领悟到真理。
  • 话头:指禅宗中用来启发思考的话题。
  • 公□:此处可能缺失一字,无法确切解释。
  • 粉黛妆:指世俗的装饰和外表。

翻译

古代的学问并不像进士考试那样浅显,它的深度如同深海难以测量。善于隐藏自己的人不会为了世俗的名利而争斗,保持中立的人预料到自己与放纵不羁的人不同。修行达到深远境界的公案依然存在,通过逐步修行或突然领悟的话题依然很长。您与我一起评述这些事情,洗去了人间的浮华装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学深邃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古学非如进士场”一句,即表明了古学的博大精深,非简单的科举考试所能比拟。后文通过对“善藏”与“中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保持内心清净、不随波逐流的理想状态的向往。最后,通过与山长汪德载的交流,表达了对于深入探讨学问、洗净世俗浮华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学问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