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书三十首

· 方回
堂堂陈去非,中兴以诗鸣。 吕曾两从橐,残月配长庚。 尤萧范陆杨,复振乾淳声。 尔后顿寂寥,草虫何薨薨。 永嘉有四灵,词工格乃平。 上饶有二泉,旨淡骨独清。 学子孰取舍,吾非私重轻。 极玄虽有集,岂得如渊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堂堂:形容人的气度宏大。
  • 陈去非:指陈与义,字去非,南宋初年诗人。
  • 中兴:指国家由衰转盛。
  • 吕曾:指吕本中和曾几,两位南宋初年的诗人。
  • 从橐:指随从的行李,这里比喻诗人的追随者。
  • 残月配长庚:残月指不圆满的月亮,长庚是金星的别称,这里比喻诗人的诗作虽不完美,但有其独特的光辉。
  • 尤萧范陆杨:指南宋时期的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杨万里,五位著名的诗人。
  • 乾淳声:指南宋乾淳时期的诗歌风格。
  • 草虫何薨薨:草虫指草丛中的小虫,薨薨形容虫鸣声,这里比喻后来的诗人声音微弱。
  • 永嘉四灵:指南宋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 词工格乃平:指诗歌的词藻虽然工整,但格调平平。
  • 上饶二泉:指上饶地区的两位诗人:朱熹(字元晦)和刘子翚(字彦冲),他们的诗风淡泊而清高。
  • 旨淡骨独清:指诗风淡泊而意境高远。
  • 学子孰取舍:指学习诗歌的人应该如何选择和取舍。
  • 极玄虽有集:指虽然有深奥的诗集。
  •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其诗风自然、清新。

翻译

陈去非气度宏大,以诗歌在中兴时期闻名。吕本中和曾几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虽不完美,但有其独特的光辉。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杨万里,这五位诗人复兴了乾淳时期的诗歌风格。此后,诗歌界变得寂静,如同草丛中的小虫鸣声微弱。永嘉地区有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词藻工整,但格调平平。上饶地区有两位诗人,他们的诗风淡泊而意境高远。学习诗歌的人应该如何选择和取舍,我并非偏袒任何一方。虽然有深奥的诗集,但怎能比得上陶渊明的自然清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宋不同时期诗人的评价,展现了诗人方回对诗歌发展的深刻见解。他赞美了陈去非等中兴时期的诗人,以及尤萧范陆杨等复兴乾淳诗风的诗人,同时对后来的诗人表示了失望。方回通过对不同地区诗人的比较,表达了对诗歌风格多样性的认识,并提出了学习诗歌应如何取舍的问题。最后,他以陶渊明为标准,表达了对诗歌自然清新风格的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方回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审美追求。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