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连伯正见赠

· 方回
古调于今底所寻,麟胶忽嗣绝弦音。 骤观布置如平易,徐认萦回极杳深。 露下九皋秋鹤唳,月寒三峡夜猿吟。 宁为清绝更凄楚,肯弄文君户外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调:古代的曲调。
  • 底所寻:何处寻找。
  • 麟胶:传说中用麒麟角熬制的胶,能粘合断弦。这里比喻绝妙的音乐。
  • 绝弦音:断了的琴弦发出的声音,比喻失传的音乐。
  • 布置:指诗文的结构安排。
  • 平易:平常,不复杂。
  • 萦回:环绕,回旋。
  • 杳深:深远,难以捉摸。
  • 九皋:深远的沼泽地。
  • :鹤的叫声。
  • 三峡:长江三峡,指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 文君:指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古代才女。

翻译

如今何处能寻得那古朴的曲调,仿佛麟胶忽然接续了断弦的音韵。 乍看之下诗文布局似乎平常无奇,慢慢体会却见其回旋曲折,深不可测。 露水滴落在九皋的秋日,鹤鸣声声凄凉;月光照耀在三峡的夜晚,猿啼声声哀怨。 宁愿在清冷至极中更显凄楚,也不愿在文君的门外轻弄琴弦。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调的追寻和对诗文深意的探索,表达了作者对古典文化的怀念和对艺术深度的追求。诗中“麟胶忽嗣绝弦音”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麟胶接续断弦的典故,比喻了对失传音乐的渴望与追寻。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露下九皋秋鹤唳”和“月寒三峡夜猿吟”,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哀愁。结尾的“宁为清绝更凄楚,肯弄文君户外琴”则体现了作者宁愿保持艺术的纯粹与高洁,也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古典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情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