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秋感二十首
老态夜乃见,终无甜梦期。
西斋卧空壁,适值残□□。
□□寒雨来,此声世谁知。
四更远鸡鸣,披衣起题诗。
舌根涎唾尽,汲泉漱空颐。
聊写郁结心,稍寄幽婉辞。
量近何所苦,骛远将焉思。
一夕漏鼓五,不寐常四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斋:西边的书房。
- 老态:老年时的样子或状态。
- 甜梦期:美好的梦境或睡眠。
- 卧空壁:躺在空荡的墙壁旁,形容孤独。
- 残□□:此处缺失两字,无法确切解释。
- 世谁知:世上无人知晓。
- 四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四更约为凌晨2点到4点。
- 涎唾:口水。
- 空颐:空荡的下巴,形容口干舌燥。
- 郁结:心中积压的忧愁或不快。
- 幽婉:含蓄而优美。
- 量近:考虑眼前的事。
- 骛远:追求遥远的事物。
- 漏鼓五:古代用漏壶和鼓声来报时,五鼓即五更,约为凌晨4点到6点。
- 四之:四更时分。
翻译
老年时的样子在夜晚尤为明显,再也没有美好的梦境可期待。我躺在西边书房的空荡墙壁旁,恰好遇到了残缺不全的夜晚。寒冷的雨声传来,这声音世上又有谁知晓。四更时分,远处的鸡鸣声响起,我披上衣服起身题诗。舌根的口水已经干涸,我汲取泉水漱口以解口干。只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稍稍寄托一些含蓄而优美的辞藻。考虑眼前有何苦楚,追求遥远的事物又将思考些什么。一夜之中,漏壶和鼓声报时五次,我常常在四更时分无法入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老年时的孤独与忧愁。通过夜晚的寒冷、空荡的书房、无人知晓的雨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诗中“四更远鸡鸣,披衣起题诗”展现了诗人深夜难眠,以诗抒怀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