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交亭

· 赵汸
久病形骸日觉非,杜门真与故交违。 已无筋力供迎送,岂有文章更发挥。 多难钟情宜绝物,残年顾影合知几。 寄言返棹山阴客,鹏鴳逍遥共一机。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形骸(xíng hái):身体。
  • 杜门:闭门不出。
  • 筋力:体力。
  • 迎送:接待和送别客人。
  • 发挥:此处指创作或表达。
  • 多难:多灾多难。
  • 钟情:深情。
  • 绝物:超脱世俗。
  • 顾影:自顾其影,有自怜之意。
  • 知几:知晓事物的细微变化。
  • 返棹:划船返回。
  • 山阴客:指隐居或游历的人。
  • 鹏鴳(péng yàn):大鹏与鴳雀,比喻大小悬殊或志向不同的人。
  •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共一机:共用一个道理或法则。

翻译

久病之后,我的身体日渐衰弱,闭门不出,与旧日的朋友也断了联系。 我已经没有体力去接待和送别客人,又怎能再有精力去创作或表达文章呢? 在多灾多难中,我深情地超脱了世俗,晚年自顾其影,也该知道自己的命运了。 我想告诉那些划船返回山阴的隐士们,无论是大鹏还是鴳雀,我们都遵循着同一个自由自在的法则。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因病而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受,以及对生命晚景的深刻反思。诗中,“久病形骸日觉非”直接描绘了诗人的身体状况,而“杜门真与故交违”则进一步以闭门不出象征与外界的隔绝。后两句“已无筋力供迎送,岂有文章更发挥”反映了诗人因体力不支而无法进行社交和创作的无奈。最后两句则通过“鹏鴳逍遥共一机”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