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先生韵

· 赵汸
十年寝瘵负遗经,羞见生朝客满庭。 谩灼膏肓驱二竖,懒从磨蝎问三星。 病逢竹叶疑无分,老插花枝亦暂馨。 安得如翁耆且逸,尊前长对舞衣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寝瘵(zhài):长期患病。
  • 遗经:指古代的经典著作。
  • 膏肓(huāng):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 二竖:指病魔。
  • 磨蝎:古代占星术中的一种星象,这里指占卜。
  • 三星:指参宿三星,古代常用来占卜。
  • 竹叶:指竹叶酒。
  • 插花:指头上插花,古代的一种装饰。
  • 耆且逸:年老而安逸。
  • 尊前:酒杯前,指宴席上。

翻译

十年来我因病卧床,辜负了研读经典的时光,面对生日的宴会,感到羞愧,因为客人满座。我徒劳地试图用药物驱赶体内的病魔,懒得去占卜命运的三星。病中我怀疑自己是否还有机会品尝竹叶酒,即使老去,头上插花也只是暂时的芬芳。我多么希望能像那位老者一样,年老而安逸,在宴席上长久地欣赏那青色的舞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因长期患病而感到的无奈与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诗中,“十年寝瘵负遗经”一句,既显示了作者对学问的重视,也透露出因病无法继续研读的遗憾。后文通过“谩灼膏肓驱二竖”等句,描绘了作者与病魔斗争的无力感,以及对命运的无奈。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老年安逸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