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 刘鹗
象箸与玉杯,其流至亡国。 箪瓢陋巷间,千载有遗德。 采采陌上花,岂无好颜色? 终然易零落,岁晚愧松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象箸(zhù):象牙制成的筷子。
  • 玉杯:玉制的酒杯。
  • 箪(dān)瓢:古代用来盛饭的竹器和用来舀水的葫芦,比喻简朴的生活。
  • 陋巷:狭窄破旧的巷子,指贫穷的生活环境。
  • 遗德:流传下来的美德。
  • 陌上花:路边的花。
  • 零落:凋谢,衰败。
  • 岁晚:晚年,比喻人生的后期。
  • 松柏:常绿树木,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

翻译

象牙筷子与玉制酒杯,它们的流行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在简陋的巷子里,用竹器和葫芦过日子,千百年来流传着美德。 路边的花朵虽然色彩艳丽,但终究容易凋谢, 到了晚年,我感到惭愧,不如松柏那样坚贞不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奢华与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物质享受的批判和对传统美德的推崇。诗中,“象箸与玉杯”象征着奢侈的生活,而“箪瓢陋巷”则代表了简朴和节俭。作者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简朴生活的美德和奢侈生活的危险。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进一步表达了对坚贞品质的向往和对短暂繁华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刘鹗

元吉安永丰人,字楚奇。仁宗皇庆间荐授扬州学录,历翰林修撰,擢江州总管,升广东副使,拜江西参政。守韶六年,后为江西红巾军所破,被执死。为文风骨高秀,学者称浮云先生。有《惟实集》。 ► 3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