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歌
南州织锦天下奇,家家女儿上锦机。蓬莱额黄染万斛,渭川茜红种千畦。
凤刀冷淬并江水,龙梭细琢炎洲犀。春波雨深净如练,挼红濯黛随时变。
高鬟半?玉腕明,心逐轮丝千万转。晴漪翠浪舞白鲸,细柳高花穿紫燕。
青楼临道起鞦韆,胡蝶鸳鸯逐少年。月中三郎坐听曲,海上汉武来求仙。
穷年玩岁容发改,研精极巧造化怜。陌头杨花春鸟语,东家西家教歌舞。
燕姬金捍拥四弦,百万缠头弃如土。人生得意各有命,岂无红颜甘自苦。
君不见郭门十里桑柘村,蚕妇朝朝踏风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州:指南方地区。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比喻织锦的色彩如仙境般美丽。
- 额黄:一种颜色,指淡黄色。
- 渭川:即渭水,这里用来比喻织锦的色彩丰富。
- 茜红:深红色。
- 凤刀:指织锦用的刀具,比喻其精美。
- 冷淬:冷却淬火,使刀具更加坚硬。
- 炎洲:神话中的地名,这里比喻织锦的制作工艺高超。
- 挼红濯黛:指染色和洗涤,使颜色更加鲜艳。
- 高鬟半?:高高的发髻半挽,形容女子的发型。
- 玉腕明:形容女子手腕洁白明亮。
- 心逐轮丝:心思随着织锦的丝线转动。
- 晴漪翠浪:晴朗的水面泛起的绿色波浪,比喻织锦的图案。
- 紫燕:紫色的燕子,这里用来形容织锦上的图案。
- 青楼:指妓院。
- 鞦韆:秋千。
- 三郎:指唐玄宗李隆基,因其排行第三,故称三郎。
- 研精极巧:精心研究,技艺高超。
- 陌头:路旁。
- 燕姬:指燕地的女子,这里指歌女。
- 金捍:金色的护腕。
- 四弦:指四弦琴,即琵琶。
- 缠头:指赏给歌女的财物。
- 郭门:城门。
- 桑柘村:种桑养蚕的村庄。
- 蚕妇:养蚕的妇女。
翻译
在南方地区,织锦技艺天下闻名,家家户户的女儿都上机织锦。锦的颜色如仙山蓬莱的淡黄,如渭水旁的深红,种类繁多。织锦的刀具精美如凤,经过冷却淬火更加坚硬,龙形的梭子细琢如炎洲的犀牛。春天清澈的水波,随着染色的变化,织出的图案随时变换。女子高高的发髻半挽,洁白明亮的手腕随着织锦的丝线转动。晴朗的水面泛起的绿色波浪,细柳高花间紫燕穿梭,这些都成了织锦上的图案。
青楼临街而建,秋千上蝴蝶和鸳鸯随着少年们的欢笑飞舞。月下,唐玄宗李隆基坐着听曲,海上,汉武帝来求仙。岁月流逝,容颜改变,但织锦的技艺却越来越精湛,仿佛得到了天地的怜爱。路旁的杨花和春鸟的叫声,东家西家都在教歌舞。燕地的歌女弹着琵琶,赏给她们的财物如土般弃之不顾。人生得意各有命,难道没有红颜甘愿自苦吗?你看那城门外十里桑柘村,养蚕的妇女天天在风雨中劳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方织锦的繁荣景象,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工艺,展现了织锦的美丽和织女的辛勤。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场景,如“凤刀冷淬并江水”、“龙梭细琢炎洲犀”,形象地描绘了织锦的制作过程。同时,通过对青楼、秋千、杨花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欢乐。最后,通过对比织女和歌女的生活,表达了对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对命运不同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织锦的艺术,也反映了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