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和尚寻母

· 赵文
写经母血尽,长素母容枯。 烧蜜炼顶臂,孰非母肌肤。 岂不痛至骨,为母忍斯须。 南北万馀里,来往如趁虚。 天高孝可感,报应非浮屠。 出门访东家,遇否不可虞。 茫然求我天,再见得所图。 昔者别儿时,那有此头颅。 明明陈左验,大恸绝复苏。 向来相妒人,泣下成欷歔。 收泪相劳苦,何异得乳雏。 不即遂其志,彼张非丈夫。 冠巾有妇子,谅亦母所娱。 为佛再有母,初志不敢渝。 但期百年内,奉母与佛俱。 虽非圣贤事,区区守其愚。 为君赋高谊,感我真穷孤。 弃我十二年,人母我独无。 天涯尚可寻,地下不可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写经:抄写佛经。
  • 母血尽:形容母亲为了供养子女而耗尽心血。
  • 长素:长期吃素,指母亲为了子女的福祉而持戒。
  • 母容枯:母亲的容颜因操劳而憔悴。
  • 烧蜜炼顶臂:烧蜜指用蜜蜡涂抹身体,炼顶臂指修行中的苦行,这里指为了母亲而进行的极端修行。
  • 孰非母肌肤:哪一样不是母亲的肌肤,意指一切修行都是为了母亲。
  • 痛至骨:痛彻心扉。
  • 忍斯须:忍耐片刻。
  • 趁虚:趁空,指来往频繁。
  • 报应非浮屠:报应不是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而是指天道自然。
  • 遇否不可虞:遇到与否不可预料。
  • 昔者别儿时:从前与儿子分别时。
  • 陈左验:陈述证明。
  • 大恸绝复苏:极度悲痛到昏厥后又苏醒。
  • 欷歔:叹息声。
  • 得乳雏:得到哺乳的小鸟,比喻得到母亲的关爱。
  • 不即遂其志:不立即实现自己的愿望。
  • 彼张非丈夫:那个人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 冠巾有妇子:指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
  • 初志不敢渝:最初的志向不敢改变。
  • 奉母与佛俱:侍奉母亲和信仰佛教并重。
  • 区区守其愚:仅仅坚持自己的愚忠。
  • 赋高谊:赞美高尚的情谊。
  • 感我真穷孤:感动我这个真正的孤独者。
  • 弃我十二年:被抛弃了十二年。
  • 人母我独无:别人有母亲,而我却没有。
  • 地下不可呼:在地下无法呼唤。

翻译

抄写佛经,母亲的血已耗尽,长期吃素,母亲的容颜已憔悴。烧蜜涂抹身体,炼顶臂,这一切不都是母亲的肌肤吗?虽然痛彻心扉,但为了母亲,我愿意忍耐片刻。南北万里,我来往频繁,如同趁空。天高,孝心可感动,报应不是佛教所说的因果,而是天道自然。出门拜访东家,是否能遇到母亲,不可预料。茫然寻求上天,再次见到我所图谋的。从前与儿子分别时,哪有现在这样的头颅。明明陈述证明,极度悲痛到昏厥后又苏醒。一直以来嫉妒的人,现在泣不成声,叹息连连。收起眼泪,互相慰劳,这和得到母亲的关爱有何不同。不立即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个人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这谅必也是母亲所乐见的。为了佛,再次有母亲,最初的志向不敢改变。但愿在百年之内,侍奉母亲和信仰佛教并重。虽然这不是圣贤所为,我仅仅坚持自己的愚忠。为你赋诗赞美这高尚的情谊,感动我这个真正的孤独者。被抛弃了十二年,别人有母亲,而我却没有。天涯海角尚可寻找,但在地下却无法呼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孝子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极端的修行和长途跋涉。诗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孝道的崇高赞美。通过对比自己的孤独与他人的母爱,诗人表达了对母爱的渴望和对孝道的坚持。诗的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赵文

赵文

元吉安庐陵人,字仪可,一字惟恭,初名宋永,号青山。尝三贡于乡,由国学上舍仕南雄府教授。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下汀州,文与天祥相失,逃归故里。后起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郡文学。有《青山集》。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