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 赵文
鸳鸯异野鹜,凤凰非山鸡。物生各有偶,非偶不并栖。 昔为丛台人,今为圉者妻。亦知久当弃,无乃太不齐。 同时歌舞人,何异玉与泥。失身已至斯,违天将安归。 俛首祇自羞,有声不敢啼。何缘梦到君王侧,彻夜不眠闻马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邯郸(hán 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 才人: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多指有才艺的女子。
  • 厮养卒:指低贱的仆役。
  • 鸳鸯:鸟名,常比喻夫妻。
  • 野鹜(yě wù):野鸭。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
  • 山鸡:野生的雉鸡,比喻平凡。
  • 丛台:古代邯郸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指宫廷。
  • 圉者(yǔ zhě):养马的人。
  • 失身:失去原有的身份和地位。
  • 违天:违背天意,指命运。
  • 俛首(fǔ shǒu):低头。
  • 彻夜不眠:整夜未睡。

翻译

鸳鸯不同于野鸭,凤凰不是山鸡。万物各有其配偶,不是配偶不会同栖。

昔日是宫廷中的才人,如今却成了养马人的妻子。也知道终究会被抛弃,只是这转变太不公平。

同样是歌舞之人,何异于玉与泥的区别。失去身份至此,违背天意又怎能归去。

低头只感到羞愧,虽有声音却不敢哭泣。怎样才能梦见君王,整夜未眠只听到马嘶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鸳鸯与野鹜、凤凰与山鸡的不同,形象地表达了才人身份的转变和内心的失落。诗中“失身已至斯,违天将安归”深刻揭示了才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结尾的“彻夜不眠闻马嘶”则巧妙地以马嘶声作为背景,增强了诗的凄凉氛围,表达了才人对过去荣耀的无限留恋和对现实的深切悲哀。

赵文

赵文

元吉安庐陵人,字仪可,一字惟恭,初名宋永,号青山。尝三贡于乡,由国学上舍仕南雄府教授。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下汀州,文与天祥相失,逃归故里。后起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郡文学。有《青山集》。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