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赠郑士恒卜居灵山

· 赵汸
一榻高悬入翠微,故人情重不相违。 烟霞烂熳新樵径,水石荒凉旧钓矶。 灵草飘香林有主,金炉分焰座生辉。 神仙自在人间世,曾约秋清款素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à):古代的一种坐卧用具。
  • 翠微 (cuì wēi):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 烂熳 (làn màn):色彩鲜艳美丽。
  • 钓矶 (diào jī):钓鱼时坐的岩石。
  • 灵草 (líng cǎo):神奇的草,常用来指仙草。
  • 金炉 (jīn lú):金制的香炉,也泛指香炉。
  • 焰座 (yàn zuò):指香炉中燃烧的香火。
  • 款素扉 (kuǎn sù fēi):敲开简朴的门扉,意指访问。

翻译

一张床高高悬挂在青翠的山色之中,老朋友情深意重,不会违背约定。 烟霞色彩鲜艳美丽,照亮了新开辟的樵夫小径,水石荒凉,旧时的钓鱼台已无人问津。 神奇的草散发着香气,林中有主人,金制的香炉中香火分外明亮,使座位生辉。 神仙自在地存在于人间世界,曾经约定在秋高气爽时敲开简朴的门扉相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友人郑士恒在灵山卜居的情景,通过对比新旧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榻高悬入翠微”展现了居所的幽静与高远,“故人情重不相违”则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后句通过对烟霞、樵径、水石、灵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结尾的“神仙自在人间世,曾约秋清款素扉”则寄托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