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携诸生登西山
九日秋服成,童冠从我游。
万古清沂春,重结西山秋。
白云归青岑,狂澜落沧洲。
永啸长风来,爽籁生岩幽。
清商失摇落,生气浮林丘。
门生顾我言,乐矣行归休。
风袂尚飘然,此意浩难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秋服成:指秋天穿的衣服已经准备好了。
- 童冠:指年轻人。
- 沂春:指沂水之春,这里比喻美好的时光。
- 青岑:青翠的山峰。
- 狂澜:汹涌的波涛。
- 沧洲:水中的小块陆地,常指隐居之地。
- 爽籁:清脆的音响。
- 清商:秋风。
- 摇落:指树叶凋零。
- 生气:生机。
- 林丘:树林和山丘。
- 风袂:衣袖。
- 浩难收:意指情感或思绪浩大,难以收拾。
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秋天的衣服已经准备好,我带着一群年轻人去游玩。我们仿佛回到了万古之前的沂水之春,再次体验西山的秋意。白云飘向青翠的山峰,汹涌的波涛落入水中的陆地。我们长久地吹着风,清脆的音响在山岩间回荡,带来了凉爽。秋风虽然吹落了树叶,但生机依旧在林间和山丘上流转。我的学生们看着我说,快乐了,可以回去了。我的衣袖依然飘扬,这种意境浩大,难以收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带着学生们登高游玩的情景。诗中通过“白云归青岑,狂澜落沧洲”等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同时“爽籁生岩幽”等句,传达了秋日的清爽与宁静。结尾处“风袂尚飘然,此意浩难收”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与情感的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