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松壁

· 郑东
八月江头茅屋破,日日盲风雨交和。眼前安得大厦成,拾遗归来泪空堕。 纷纷万木争出山,琐碎榱桷非为难。万牛莫挽楩与楠,往往弃置丘壑间。 独立风霜二千尺,未识何时逢匠石,白头老樵空叹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盲风:指迅疾猛烈的风。
  • 交和:交织和合,这里指风雨交加。
  • 大厦:高大的房屋。
  • 拾遗:指杜甫,因其曾任左拾遗,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 榱桷(cuī jué):屋椽,比喻普通的事物。
  • 楩楠(pián nán):两种珍贵的树木,比喻杰出的人才。
  • 丘壑:山丘和沟壑,比喻偏远之地。
  • 匠石:古代传说中的巧匠,比喻能识才用才的人。
  • 老樵:老樵夫,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翻译

八月江边的茅屋破败不堪,日复一日,狂风暴雨交织在一起。眼前怎能期待有高大的房屋建成,像杜甫那样归来,只有泪水空自落下。

众多树木争相从山中生长出来,细碎的屋椽虽多却不足为难。但珍贵的楩楠树,即使万牛也难以拖动,它们往往被遗弃在偏远的山丘沟壑之间。

独自站立在风霜之中,高达二千尺,不知何时能遇到那位传说中的巧匠,白头的老樵夫只能空自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破败的茅屋、狂风暴雨以及被遗弃的珍贵树木,表达了诗人对时世不公和人才埋没的深切感慨。诗中“拾遗归来泪空堕”一句,借杜甫之名,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愤之情。末句“白头老樵空叹息”更是以老樵夫自喻,抒发了对无人赏识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郑东

元温州平阳人,字季明,号杲斋。幼嗜书,明《春秋》。尝应科举,不合主司,即弃去,致力为古文。欧阳玄奇其才,欲荐之,会疾卒。弟郑采亦有文名。有《郑氏联璧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