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袁伯长

· 杨载
盘盘海底石,并树青琅玕。至阳生至阴,龙宫常苦寒。 扬光炫朝彩,吐气蒸微澜。根株历千载,莫测劳悴端。 端如巢居子,草木皮衣冠。超然去人群,取友蹄与翰。 日诵黄帝言,浩叹泪阑干。奈何天下治,必以云为官。 佩剑黄金环,咀丹白玉盘。自闻至人德,积热生肺肝。 黄尘日暮起,对面不相看。三山在何处?使我师王韩。 聊歌紫芝曲,倚君清夜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 琅玕:美石,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至阳生至阴:指极端的阳气产生极端的阴气,形容环境极端。
  • 龙宫:神话中龙王的宫殿,常用来比喻深邃、神秘的地方。
  • 扬光炫朝彩:形容光彩夺目,如同早晨的霞光。
  • 吐气蒸微澜:形容气息温暖,使得水面微微起波。
  • 根株:植物的根部,这里比喻事物的根本。
  • 劳悴:疲劳憔悴。
  • 巢居子:指隐居的人。
  • 蹄与翰:指兽蹄和鸟羽,比喻隐逸的生活。
  • 阑干:泪水纵横的样子。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 积热生肺肝:比喻内心极度激动或愤怒。
  • 三山:神话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遥不可及的理想之地。
  • 王韩:指王维和韩愈,两位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 紫芝曲:古代的一种乐曲,常与隐逸生活相关联。

翻译

海底的石头曲折回旋,上面生长着青色的美石。极端的阳气产生了极端的阴气,使得龙宫常年寒冷。这些美石在阳光下闪耀着朝霞般的光彩,温暖的气息使得水面微微起波。它们的根部长久地经历了千年的岁月,难以测度它们的疲劳与憔悴。

这些美石就像隐居的人,穿着草木制成的衣冠,超然于人群之外,选择与兽蹄和鸟羽为伴。他们每天诵读黄帝的言论,感慨万分,泪水纵横。为何在天下太平之时,必须以云为官呢?

他们佩戴着金环的剑,咀嚼着白玉盘中的丹药。自从听闻至人的德行,内心便积聚了极大的激动和愤怒。黄尘在日暮时分升起,使得人们面对面也看不清对方。三山在何处?使我想要效仿王维和韩愈。暂且歌唱紫芝曲,倚靠着你在这清夜中弹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海底石与龙宫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理想。诗中“盘盘海底石”与“龙宫常苦寒”等句,形象地表达了隐士们对于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后文通过“至人德”与“积热生肺肝”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理想的坚持。

杨载

杨载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复科举,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岁。载以文名,自成一家,诗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杨仲弘诗》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