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杜洲乡学读书诸弟侄时王敬助为师

负笈少年志,读书无患贫。 聚萤时已迈,映雪事当新。 沈默东墟老,凄凉江左宾。 兴居便饮食,德性藉陶甄。 陋巷穷诗礼,荒陬集荐绅。 缁衣心眷眷,贝锦语谆谆。 醴设穆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负笈 (fù jí):背着书箱,指求学。
  • 聚萤 (jù yíng):比喻勤奋读书,典出《晋书·车胤传》,车胤家贫,夏夜以囊盛萤火虫照明读书。
  • 映雪 (yìng xuě):比喻勤奋读书,典出《南史·江泌传》,江泌家贫,月夜借雪光读书。
  • 沈默 (chén mò):深沉的沉默,指深思熟虑。
  • 江左 (jiāng zuǒ):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今江苏一带。
  • 德性 (dé xìng):道德品性。
  • 陶甄 (táo zhēn):陶冶,培养。
  • 荒陬 (huāng zōu):偏远的角落。
  • 缁衣 (zī yī):黑色的衣服,古代士人的常服。
  • 贝锦 (bèi jǐn):有贝壳纹样的锦缎,比喻美好的文采。
  • 醴设 (lǐ shè):设宴款待。
  • 穆生 (mù shēng):人名,此处可能指尊敬的先生。

翻译

背着书箱的少年志向高远,读书不怕贫穷。 聚集萤火虫的时光已经过去,借雪光读书的事情正当时。 深沉的东墟老人,凄凉的江左宾客。 日常生活方便饮食,道德品性得以培养。 在简陋的巷子里穷究诗礼,在偏远的角落聚集了士人。 穿着黑衣的人心怀眷恋,美好的文采言语谆谆。 设宴款待尊敬的先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少年勤奋读书的情景,以及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诗中通过“聚萤”和“映雪”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读书的艰辛与坚持。同时,通过对“沈默东墟老”和“凄凉江左宾”的描写,展现了读书人的孤独与坚守。最后,诗中提到“德性藉陶甄”,强调了学问与道德的培养,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后辈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学问和道德的崇高追求。

岑安卿

岑安卿

元馀姚人,字静能。号栲栳山人。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沦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