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次叔父适庵先生六观图韵六首

· 李序
山下泉鸣似殷雷,山前倒影射崔嵬。 斜阳迢递天边去,暮色苍茫溪上来。 青壁高悬西若木,丹崖半长夜明苔。 何时落日都门道,照见东城陌上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殷雷:(yīn léi) 形容雷声深沉。
  • 崔嵬:(cuī wéi) 形容山势高峻。
  • 迢递:(tiáo dì) 形容遥远。
  • 苍茫:(cāng máng) 形容景色模糊不清,广阔无边。
  • 若木:(ruò mù) 古代神话中的树名,传说生长在西方日落之处。
  • 夜明苔:(yè míng tái) 指夜间能发光的苔藓。
  • 都门:(dū mén) 指京城的城门。
  • 陌上:(mò shàng) 指田间的小路。

翻译

山下泉水鸣响如同深沉的雷声,山前的倒影映射着高峻的山峰。 斜阳渐渐远去,消失在天边,暮色模糊,溪水缓缓流来。 青色的山壁高悬着,仿佛是西方的若木,红色的山崖半遮半掩,长满了夜光苔藓。 何时夕阳能够照耀在京城的街道上,照亮东城田间小路上的尘埃。

赏析

这首作品以山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泉、山影、斜阳和暮色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画面。诗中“殷雷”形容山泉声,形象生动;“崔嵬”描绘山势,增添了山的高远感。后句通过“迢递”和“苍茫”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末句以“都门道”和“东城陌上埃”作为对比,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的向往与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李序

元婺州东阳人,字仲伦。许谦弟子。为文以《左》、《国》、《史》、《汉》为标格,唐宋以下勿论。隐东白山,与陈樵相倡和。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