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纳斋铜雀台砖砚歌
铜雀台倾见荒土,月黑妖狐上台舞。
千年瓴甋堕人间,瑟瑟苔花暗秋雨。
天荒地老奈愁何,台上青泥生碧莎。
斜风吹雨啼蟋蟀,此是西陵长夜歌。
魏人膏血今已古,漆色凝花人未睹。
一从为砚今几年,漳水滔滔自东去。
为君写作铜台吟,台前瓦砾犹伤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瓴甋(líng dì):古代的瓦片。
- 苔花:苔藓植物的花状体。
- 西陵:指曹操的陵墓,位于邺城西,故称西陵。
- 膏血:指人的脂肪和血液,比喻辛勤劳动的成果。
- 漆色:漆器的颜色。
翻译
铜雀台倒塌后只剩下荒凉的土堆,月色昏暗中妖狐在台上舞蹈。 千年的瓦片坠落人间,瑟瑟作响的苔花在秋雨中暗淡。 天地久远,忧愁何解,台上的青泥长出了碧绿的莎草。 斜风细雨中蟋蟀啼鸣,这是西陵长夜的歌声。 魏人的辛勤成果如今已成古迹,漆器的颜色和花纹未曾被人所见。 自从成为砚台至今已有多少年,漳河的水依旧滔滔向东流去。 为了你,我写下这首铜台的吟咏,台前的瓦砾依旧让人感到心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铜雀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妖狐上台舞”、“苔花暗秋雨”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神秘的氛围。通过对魏人膏血和漆色凝花的提及,诗人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遗失。结尾处的“台前瓦砾犹伤心”更是深化了这种对逝去辉煌的哀悼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李序的其他作品
- 《 敬次叔父适庵先生六观图韵六首 》 —— [ 元 ] 李序
- 《 敬次叔父适庵先生六观图韵六首 》 —— [ 元 ] 李序
- 《 和胡景云白玉心黄金泪二歌 》 —— [ 元 ] 李序
- 《 敬次叔父适庵先生六观图韵六首 》 —— [ 元 ] 李序
- 《 云松巢歌赠陈国宾 》 —— [ 元 ] 李序
- 《 暮行大堤上 》 —— [ 元 ] 李序
- 《 敬次叔父适庵先生六观图韵六首 》 —— [ 元 ] 李序
- 《 武皇仙露曲 》 —— [ 元 ] 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