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柬李元善
故郓书生美无度,飘泊江湖未羞遇。
贫如东野诗愈佳,叹息无车载家具。
莫言家具少于车,喜有昌黎不平语。
清名后世期不刊,富贵浮云何足数。
读书惟阚温凊馀,女哭男啼不须怒。
王章昔日卧牛衣,靖节茅?亦蓝缕。
即今蹭蹬毋自怜,变化云龙岂无故。
颜生四勿称仁人,负郭二顷犹言贫。
我田仅足了饘粥,苦吟贻笑东西邻。
行藏勿用人称善,景逼桑榆幸康健。
乌纱匼匝仅蒙头,霜鬓鬅松亦遮面。
青山白云交契深,金马玉堂书问鲜。
无才无德空老成,下不尤人上无怨。
与君唱酬心自欢,咏歌不足还嗟叹。
越中小友有来诗,相要更赋衡阳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故郓:古地名,今山东省郓城县。
- 东野:指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
- 昌黎: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因其郡望昌黎,常自称“昌黎韩愈”。
- 不刊:不可磨灭,不可更改。
- 温凊:指冬温夏凊,即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这里指孝顺父母。
- 王章:汉代人,曾因贫困而卧牛衣中。
- 靖节:指陶渊明,因其谥号靖节先生。
- 茅?:茅屋。
- 蓝缕:破旧的衣服。
- 蹭蹬:遭遇挫折,失意。
- 颜生四勿:指颜回的“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负郭:靠近城郭的田地,通常肥沃。
- 二顷:指很少的田地。
- 饘粥:稀饭。
-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 桑榆:比喻晚年。
- 乌纱:古代官帽。
- 匼匝:环绕。
- 霜鬓:白发。
- 鬅松:蓬松。
- 金马玉堂:指翰林院。
- 下不尤人:不怨恨别人。
- 上无怨:对上不抱怨。
- 唱酬:以诗词相酬答。
- 嗟叹:叹息。
- 衡阳雁:指传递书信的雁,传说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
翻译
元代的岑安卿在《再用韵柬李元善》中写道:
故郓城的书生美貌无双,飘泊在江湖之中,不因遭遇而羞愧。他贫穷如同东野(孟郊),但诗歌却愈发佳妙,令人叹息没有车载他的家具。不要说他的家具比车还少,幸好有昌黎(韩愈)的不平之语为他辩护。他的清名将后世永存,富贵如浮云不值一提。读书只是为了在孝顺父母之余有所阙漏,女哭男啼也不必愤怒。王章昔日卧在牛衣之中,靖节(陶渊明)的茅屋也破旧不堪。即使现在遭遇挫折,也不必自怜,云龙的变化岂无原因。颜回的四勿使他成为仁人,靠近城郭的二顷田地仍被视为贫穷。我的田地仅够煮粥,苦吟诗句被东西邻里笑话。我的行止不必用人称赞,晚年幸好身体健康。乌纱官帽仅能遮头,白发蓬松也能遮面。与青山白云的交情深厚,翰林院的问候稀少。我无才无德却空自老成,对下不怨恨别人,对上不抱怨。与君唱和心中欢喜,咏歌不足还叹息。越中的小友有诗来,相邀再赋衡阳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清贫生活的坦然接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境遇,作者展现了自己对贫穷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后世名声的重视。诗中“读书惟阚温凊馀”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孝道的尊重,而“清名后世期不刊”则表达了对个人品德和名声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崇尚道德的高尚情操。